百词典

《扈从出长安应制》

时间: 2025-05-04 11:32:20

诗句

分野都畿列,时乘六御均。

京师旧西幸,洛道此东巡。

文物驱三统,声名走百神。

龙旗萦漏夕,凤辇拂钩陈。

抚迹地灵古,游情皇鉴新。

山追散马日,水忆钓鱼人。

禹食传中使,尧樽遍下臣。

省方称国阜,问道识风淳。

岁晚天行吉,年丰景从亲。

欢娱包历代,宇宙忽疑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2:20

诗词名称: 扈从出长安应制

作者: 杜审言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分野都畿列,时乘六御均。
京师旧西幸,洛道此东巡。
文物驱三统,声名走百神。
龙旗萦漏夕,凤辇拂钩陈。
抚迹地灵古,游情皇鉴新。
山追散马日,水忆钓鱼人。
禹食传中使,尧樽遍下臣。
省方称国阜,问道识风淳。
岁晚天行吉,年丰景从亲。
欢娱包历代,宇宙忽疑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的繁华和皇帝出行时的盛况。诗中提到长安的地理位置,和时常出行的皇帝,象征着国家的统一与富强。京师的西边是古老的历史,而洛道则是新的巡游之路。文物的传播和声名的远扬,使得百神皆知,龙旗在夕阳中飘扬,凤辇轻拂着钩陈。抚摸着古老的遗迹,游览的情感却是新的;山中日落时马儿散去,水边则让人想起钓鱼的人。禹王的食物传递着中原的使者,尧王的酒杯则遍及百官。各省称颂国运昌盛,问道之时更能识得风尚的淳厚。岁末天时吉祥,丰收的年景让人亲近。欢娱的气氛贯穿历代,令宇宙似乎都怀疑春天的存在。


注释:

  • 分野: 指地理区域的划分。
  • 都畿: 是指京师的范围。
  • 六御: 指的是天子的六匹驾马,象征皇权。
  • 龙旗: 皇帝的标志,象征着权威。
  • 凤辇: 皇帝的车,象征尊贵。
  • 地灵: 代表地方的文化和历史积淀。
  • 游情: 指游玩的情感。
  • 禹食: 指大禹,寓意治水功绩。
  • 尧樽: 指尧帝的酒杯,象征尊贵的宴请。

典故解析:

  • 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贤君,象征着治国理政的成功与和谐。
  • 龙、凤的意象在中国文化中常用于象征皇权与吉祥,体现了诗人对盛世的向往。
  • 诗中提到的“岁晚天行吉”,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观察与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审言,字子美,号少陵,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著称,是初唐四杰之一。其诗风清新俊逸,内容多描写山水风景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时期,反映了当时国家的繁荣与文化的昌盛。诗人以皇帝出行为题材,表达了对国家的祝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扈从出长安应制》以皇帝出行的场景为主线,展现了国家的盛况与历史的积淀。开篇通过“分野都畿列”,描绘出长安的地理环境,暗示国家的统一和繁荣。后面提到的“文物驱三统,声名走百神”,则进一步强调了文化的传承与影响力。诗中“龙旗萦漏夕,凤辇拂钩陈”,将皇权的威仪与美丽的自然景色结合,营造出一种庄严而又生动的氛围。

接下来的对仗句“山追散马日,水忆钓鱼人”则通过对比,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既有历史的沉淀,又有生活的细腻。最后的“欢娱包历代,宇宙忽疑春”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宇宙自然相结合,形成一种宏大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整首诗在音韵和结构上都显得和谐,运用了对仗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气势磅礴又不失灵动。杜审言以此诗展现了自己对国家与文化的深刻理解,体现了盛唐时期的文化自信与繁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分野都畿列:描述了长安的地理区域,暗示国家的统一。
  2. 时乘六御均:提到天子出行,表示权威与威严。
  3. 京师旧西幸:长安历史悠久,反映文化传承。
  4. 洛道此东巡:提到新的巡游路线,象征国家的开拓。
  5. 文物驱三统:文化的传播影响着整个国家。
  6. 声名走百神:国家的声名远扬,神明皆知。
  7. 龙旗萦漏夕:描绘皇帝的威仪与美丽的夕阳。
  8. 凤辇拂钩陈:暗示皇帝的尊贵与荣耀。
  9. 抚迹地灵古:感叹古代文化的深厚。
  10. 游情皇鉴新:表达对新文化的期待。
  11. 山追散马日: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
  12. 水忆钓鱼人:引发对生活的思考与回忆。
  13. 禹食传中使:提到古代治水的贤君,象征国家的治理。
  14. 尧樽遍下臣:描绘盛大宴请的场景,展现尊贵。
  15. 省方称国阜:各省对国家繁荣的称颂。
  16. 问道识风淳:表达对风俗文化的探讨。
  17. 岁晚天行吉:暗示自然的吉祥与和谐。
  18. 年丰景从亲:丰收的年景让人亲近。
  19. 欢娱包历代:欢娱的气氛贯穿历史。
  20. 宇宙忽疑春: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相结合,展现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龙旗”、“凤辇”象征皇权与富贵。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对国家繁荣、文化传承与自然美的赞美,展现了盛唐时期的自信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凤: 象征皇权与吉祥,代表了国家的繁荣。
  • 山、水: 表达自然景色的美丽,同时唤起人们对生活的思考。
  • 文物: 体现文化的传承与影响力。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诗中的意象不仅描绘了当时的盛况,更反映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传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龙旗”象征什么?

    • A. 自然风光
    • B. 皇权与威严
    • C. 文化传承
    • D. 个人情感
    • 答案:B
  2. 诗中“岁晚天行吉”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希望
    • C. 对生活的失望
    • D. 对自然的无奈
    • 答案:B
  3. 诗中的“山追散马日”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皇帝出行
    • B. 自然景色
    • C. 古代文化
    • D. 丰收的年景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登高》- 杜甫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诗词对比:

  • 《春望》《扈从出长安应制》都描绘了国家的盛况,但《春望》更侧重于对国破家亡的感慨,而《扈从出长安应制》则展现了盛世的繁华,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杜审言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淳熙四年二月既望静江守臣张某奉诏劝农于郊 所思亭海棠初开折赠两使者将以小诗 其二 中秋与僚佐登江陵郡城观月 李仁甫用东坡寄王定国韵赋新罗参见贻亦复继 仲春有怀 廉州何使君挽诗二首 广汉黄仲秉即转运使治之东作亭扁以楚翠盖取杜陵所谓楚岫千峰翠者属客赋诗 题马氏草堂复斋听雪 望后一日与客自水乡登湘南月色佳甚翌日用乡 谢侯彦明惠白莲栽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走字旁的字 汇印 麒麟笔 目字旁的字 灰不喇唧 业字旁的字 逢衣浅带 口字旁的字 以噎废餐 送佛送到西 终审 七高八低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笑傲风月 黽字旁的字 鹄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