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2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21:29
花非花,月非月。难得开,容易缺。眉痕锁梦压花情,心影当春看月出。
花不是花,月不是月。花难得盛开,却容易凋谢。眉间的痕迹锁住了梦境,压抑着花一样的情感,心中的影子在春天来临时看着月亮升起。
张惠言,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在当时颇有影响。他的诗风以细腻、婉约著称,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花非花》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借助自然意象表现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状态。
《花非花》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开篇以“花非花,月非月”引入,给人一种虚幻和朦胧的感觉,似乎在探讨人生的真相。诗中的花与月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然而它们的非真实感却暗示了生活中的苦涩与无奈。接下来的“难得开,容易缺”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短暂的感慨,人生中的美好总是稍纵即逝。
“眉痕锁梦压花情”一句中,诗人通过眉间的痕迹来象征内心的痛苦与压抑,仿佛过去的美好都被锁住,无法再现。这里的“梦”与“花情”更是暗示了对逝去时光的缅怀。最后一句“心影当春看月出”更是将诗人复杂的情感推向高潮,心中的影子在春天的夜晚欣赏月亮的升起,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无奈与孤独的感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慨,表现了人们在追求美好与承受孤独之间的矛盾心态。
“花非花,月非月”中的“非”字是什么意思?
诗中“心影当春看月出”表达了什么情感?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以月亮为主题,但更多的是表现对酒与人生的感慨,而张惠言的《花非花》则更侧重于对人生短暂与内心孤独的反思,两者在主题上各有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