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2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26:12
折杨柳
袁宏道 〔明代〕
艳阳二三月,杨柳枝参差。
每逢双燕子,忆得别君时。
忆得别君时,遗君珊瑚枕。
君行佳丽地,何人荐君寝。
越女性如绵,吴妓情似纸。
夫君浪子心,吹作东西水。
前月父书来,道君游淮北。
今月见君字,知作江南客。
江水自清流,照君不照妾。
在艳阳高照的三月时节,杨柳的枝条交错而立。
每当看到成双的燕子,我就想起和你分别的时刻。
想起分别时,我留给你的是珊瑚枕头。
你行走在美丽的地方,谁来为你铺床呢?
越地的女子如同绵绵细雨,而吴地的妓女感情如同薄纸。
你的心如同浪子的心,随风而动,漂流东西。
上个月我收到父亲的信,说你在淮北游玩。
这个月看到你的字迹,知道你是在江南做客。
江水清澈流淌,照映着你却照不见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珊瑚枕"在古代常用作情感的象征,代表了对爱人的思念与珍视;"越"和"吴"是古代两个国家,常常用来代表不同文化背景的女性。
作者介绍:
袁宏道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擅长抒情,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爱情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用细腻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折杨柳》写于明代,背景是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与感慨,展现了对恋人生活的关心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折杨柳》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恋人的深切思念。开篇以“艳阳二三月”引入春天的美好景象,并迅速转入对别离的感伤。诗中反复提到的“忆得别君时”展示了诗人心中对往昔的深切怀念,情感真挚而细腻。特别是在提到“珊瑚枕”时,象征着对爱人深厚的情感。接着,诗人又通过对“佳丽地”的描绘,表达了对恋人生活的担忧与思念,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情感冲突。
诗中对越女性和吴妓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不同地域文化的观察和理解,同时也流露出对爱情的深刻感慨。最后几句通过“前月父书来”和“今月见君字”,展示了两人之间的距离以及情感的变化,结尾处“江水自清流,照君不照妾”的句子,将思念与孤独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全诗运用了比喻(“夫君浪子心”)、拟人(“江水自清流”)等手法,增加了情感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分离的哀伤与思念,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爱情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珊瑚枕”象征着什么?
A. 思念 B. 离别 C. 朋友 D. 旅行
诗人在诗中对两种女性的比较是为了表达什么?
A. 美丽 B. 感情的深浅 C. 文化的差异 D. 家庭背景
“江水自清流,照君不照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愤怒 D. 疲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袁宏道的《折杨柳》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之间,两者都表现了对孤独与思念的深刻思考,但袁宏道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李白则更显豪放与洒脱。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对情感表达的不同风格与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