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汝思》

时间: 2025-08-07 10:00:16

诗句

高秋诸将欲横行,蓟北先开细柳营。

万里旌旗连杀气,千山鼓角动边声。

指挥士马中原合,谈笑风尘瀚海清。

此日汉军俱望幸,满朝应重亚夫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7 10:00:16

原文展示:

寄汝思 李攀龙 〔明代〕

高秋诸将欲横行,蓟北先开细柳营。 万里旌旗连杀气,千山鼓角动边声。 指挥士马中原合,谈笑风尘瀚海清。 此日汉军俱望幸,满朝应重亚夫名。

白话文翻译:

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各位将领准备横扫敌军,蓟北地区率先建立了细柳营。 万里的旌旗连绵不断,带着杀气,千山之中鼓角声响彻边疆。 指挥着士兵和马匹在中原地区集结,谈笑间风尘飞扬,瀚海变得清澈。 在这个时刻,汉军都期待着皇帝的巡视,满朝文武应当更加重视亚夫的名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高秋:指秋高气爽的季节。
  • 诸将:各位将领。
  • 横行:指准备横扫敌军。
  • 蓟北:指今天津市蓟州区以北的地区。
  • 细柳营:古代军营的一种,这里指军营。
  • 旌旗:军旗。
  • 杀气:战争的气氛。
  • 鼓角:古代军中用以传令的鼓和号角。
  • 边声:边疆的声响,这里指战争的声音。
  • 指挥:指将领指挥军队。
  • 士马:士兵和马匹。
  • 中原:指中国中部地区。
  • 谈笑:形容轻松自如。
  • 风尘:指战争中的尘土。
  • 瀚海:指广阔的沙漠或海洋。
  • 汉军:指汉朝的军队。
  • 望幸:期待皇帝的巡视。
  • 满朝:指朝廷中的文武百官。
  • 亚夫:指汉代名将周亚夫,这里用作比喻。

典故解析:

  • 亚夫:周亚夫是汉代名将,以勇猛善战著称,诗中用亚夫的名声来比喻将领的威望和能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攀龙,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豪放为主,善于描绘战争场面和表达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李攀龙在观察到边疆战事频繁,将领们积极备战的情况下所作,表达了对将领们的赞扬和对国家安定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高气爽的季节,将领们准备横扫敌军的壮丽场面,展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和将领们的英勇。诗中“万里旌旗连杀气,千山鼓角动边声”一句,以宏大的视野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战争的激烈和边疆的动荡。后两句“指挥士马中原合,谈笑风尘瀚海清”则展现了将领们从容不迫的指挥风范和战争胜利后的宁静景象。最后提到汉军期待皇帝的巡视,满朝文武应当更加重视亚夫的名声,表达了对将领们的敬仰和对国家安定的深切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高秋诸将欲横行”,以秋高气爽的季节为背景,描绘了将领们准备横扫敌军的决心。
  • 第二句“蓟北先开细柳营”,指蓟北地区率先建立了军营,显示了战事的紧迫性。
  • 第三句“万里旌旗连杀气”,通过旌旗和杀气的意象,传达了战争的激烈气氛。
  • 第四句“千山鼓角动边声”,以鼓角声响彻边疆,增强了战争的紧张感。
  • 第五句“指挥士马中原合”,展现了将领们在中原地区集结军队的场景。
  • 第六句“谈笑风尘瀚海清”,形容将领们在战争中从容不迫,战后瀚海变得清澈,象征和平的到来。
  • 第七句“此日汉军俱望幸”,表达了汉军期待皇帝巡视的愿望。
  • 第八句“满朝应重亚夫名”,强调了将领们的威望和能力,应当受到朝廷的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万里旌旗连杀气”中的“杀气”比喻战争的气氛。
  • 对仗:如“万里旌旗连杀气,千山鼓角动边声”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如“谈笑风尘瀚海清”中的“谈笑”拟人化,形容将领们的从容。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扬将领们的英勇和期待国家的安定。通过描绘战争的场面和将领们的风采,表达了对战争胜利和国家和平的深切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秋:秋高气爽的季节,象征着战争的准备和决心。
  • 旌旗:军旗,象征着军队的威严和战争的激烈。
  • 杀气:战争的气氛,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紧张。
  • 鼓角:军中的鼓和号角,象征着战争的声音和边疆的动荡。
  • 风尘:战争中的尘土,象征着战争的艰辛和将领们的从容。
  • 瀚海:广阔的沙漠或海洋,象征着战争后的和平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亚夫”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周亚夫 B. 韩信 C. 岳飞 D. 关羽

  2. 诗中的“细柳营”是指什么? A. 一种军营 B. 一种武器 C. 一种战术 D. 一种植物

  3. 诗中“谈笑风尘瀚海清”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将领们在战争中从容不迫 B. 战争中的尘土飞扬 C. 瀚海变得浑浊 D. 将领们在战争中严肃认真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期望,但风格更为沉郁。
  • 王昌龄的《出塞》:描绘边疆战事,风格豪放。

诗词对比:

  • 李攀龙的《寄汝思》与王昌龄的《出塞》:两者都描绘了边疆战事,但李攀龙的诗更注重将领的英勇和国家的安定,而王昌龄的诗则更注重边疆的孤寂和士兵的悲壮。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李攀龙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战争诗选》:收录了多首描绘战争的诗作,可以进行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木兰花慢(八月初四) 木兰花慢 和陈思济 木兰花慢 元宵感旧 木兰花慢(夜登青城山玉华楼)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木兰花慢 杨花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寿秋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危急存亡之时 倒八字的字 鹵字旁的字 黄字旁的字 继继承承 见风使船 笔圣 方字旁的字 经济学 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衰变 殊形诡制 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用武之地 岭岑 一抹黑 宝盖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