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镜禅人欲归灵隐》

时间: 2025-05-02 20:22:58

诗句

袈裟裹定老禅翁,云隔家乡是几重,两面庐山曾遍览,三生天竺会相逢。

摇凉竹箑收江羽,醒困茶瓯沦建龙。

午借客床寻偃息,不知身在紫霄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22:58

原文展示:

镜禅人欲归灵隐
袈裟裹定老禅翁,
云隔家乡是几重。
两面庐山曾遍览,
三生天竺会相逢。
摇凉竹箑收江羽,
醒困茶瓯沦建龙。
午借客床寻偃息,
不知身在紫霄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禅师穿着袈裟,意欲回到灵隐寺的情景。诗中提到他与故乡之间的距离,犹如重重云霞。老禅师曾游览过庐山的两面,期待在三生三世中与天竺相会。午后的时光,他在竹筏上摇晃,收集水中的羽毛,喝茶时却因困倦而沉浸于梦境。最后,他在客栈的床上小憩,却不知自己身处紫霄峰。

注释:

字词注释

  • 袈裟:佛教僧侣所穿的袍子。
  • 禅翁:指老禅师。
  • 庐山:位于江西省,以其秀美的山水而闻名。
  • 天竺:古代对印度的称呼。
  • 竹箑:竹制的扇子。
  • 江羽:水中的鸟羽,象征着轻盈与自然。
  • 建龙:可能是指一种茶名或茶具。
  • 紫霄峰:位于庐山的一座高峰,象征着高远及超脱。

典故解析

  • 灵隐寺:位于杭州,是著名的佛教寺庙,象征归隐和精神归宿。
  • 庐山与天竺: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的追求,表达对神秘境界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以诗歌和禅宗思想结合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生哲理,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董嗣杲在游历庐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归隐生活的渴望以及对修行的思考。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对隐逸生活向往,反映出对现实的逃避。

诗歌鉴赏:

《镜禅人欲归灵隐》是一首富有禅意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老禅师的形象,描绘了他对故乡、自然和灵隐寺的向往。开头的“袈裟裹定老禅翁”,不仅描绘了老禅师的外在形象,也隐喻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坚定。接下来的“云隔家乡是几重”,传达出一种距离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归隐生活的追求。

全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特色。庐山与天竺的并列,既是对具体风景的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探索。通过“摇凉竹箑收江羽”,诗人营造出一种轻松自然的氛围,表现出他在自然中寻求灵感的状态。最后的“午借客床寻偃息”,更是将诗人的思绪带回到现实的瞬间,展现出一种对安逸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浑然一体,字句间流露出宁静的气息,既有对故乡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相逢的期待。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董嗣杲成功地表达了他对禅宗哲学的理解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意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袈裟裹定老禅翁:老禅师穿着袈裟,显得沉稳而坚定,暗示着修行的信念。
  2. 云隔家乡是几重:与故乡之间的距离如同重重云层,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3. 两面庐山曾遍览:曾经游历庐山的两侧,象征对自然的深入体验。
  4. 三生天竺会相逢:期待在轮回中与天竺再相遇,体现了对来生的期望。
  5. 摇凉竹箑收江羽:在竹筏上轻摇竹扇,收集水中的鸟羽,表现出与自然的和谐。
  6. 醒困茶瓯沦建龙:喝茶时因困倦而沉浸在梦中,展现了内心的恍惚与安宁。
  7. 午借客床寻偃息:在客栈中借床小憩,体现出一种流浪与归宿感。
  8. 不知身在紫霄峰:最后一句强调了对现实的淡然,忘却了身处的具体地点。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摇凉竹箑收江羽”与“醒困茶瓯沦建龙”,形成了音韵的和谐。
  • 意象:庐山、天竺、竹箑等意象,丰富了诗的内涵,体现了自然与人心灵的交融。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故乡的思念、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与理解,表现出一种宁静与超脱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袈裟:象征佛教的修行与信仰。
  • 庐山:自然之美与灵性之地的结合。
  • 天竺:佛教文化的象征,代表精神追求。
  • 竹箑: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体现轻盈与自在。
  • 紫霄峰:高远的理想与归宿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袈裟”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饮料
    b) 佛教的僧衣
    c) 一种花卉
    答案:b

  2. “云隔家乡是几重”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思念
    c) 愤怒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天竺”象征什么? a) 物质财富
    b) 文化和精神追求
    c) 地理位置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终南山》:同样描绘了自然与隐逸生活,传达出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归隐的渴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以草原的生长变迁表现人生的无常,体现了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悼犬行 题画竹 壬辰春淮南有警报元帅吴公首议筑城求故址刘氏祠堂在焉伤其毁拆慨然有作 秋暮怀刘宗鲁 再送唐进士士昭之京 六月初七夜与岭南族中长少二十二人乘月泛西湖示诸同游 澹虚亭为何明府作 高彦恢适安堂 冬日游屿南登龟石赋诗贻同志 奉别吴志孚先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赍盗粮,借贼兵 涷雨 艮字旁的字 齒字旁的字 偶变投隙 寝事 包含输的词语有哪些 擘肌分理 挟辅 心搏 谋莫难于周密 腹腔 悲欢合散 巳字旁的字 鼠字旁的字 骨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