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2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22:58
镜禅人欲归灵隐
袈裟裹定老禅翁,
云隔家乡是几重。
两面庐山曾遍览,
三生天竺会相逢。
摇凉竹箑收江羽,
醒困茶瓯沦建龙。
午借客床寻偃息,
不知身在紫霄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禅师穿着袈裟,意欲回到灵隐寺的情景。诗中提到他与故乡之间的距离,犹如重重云霞。老禅师曾游览过庐山的两面,期待在三生三世中与天竺相会。午后的时光,他在竹筏上摇晃,收集水中的羽毛,喝茶时却因困倦而沉浸于梦境。最后,他在客栈的床上小憩,却不知自己身处紫霄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以诗歌和禅宗思想结合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生哲理,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董嗣杲在游历庐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归隐生活的渴望以及对修行的思考。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对隐逸生活向往,反映出对现实的逃避。
《镜禅人欲归灵隐》是一首富有禅意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老禅师的形象,描绘了他对故乡、自然和灵隐寺的向往。开头的“袈裟裹定老禅翁”,不仅描绘了老禅师的外在形象,也隐喻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坚定。接下来的“云隔家乡是几重”,传达出一种距离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归隐生活的追求。
全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特色。庐山与天竺的并列,既是对具体风景的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探索。通过“摇凉竹箑收江羽”,诗人营造出一种轻松自然的氛围,表现出他在自然中寻求灵感的状态。最后的“午借客床寻偃息”,更是将诗人的思绪带回到现实的瞬间,展现出一种对安逸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浑然一体,字句间流露出宁静的气息,既有对故乡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相逢的期待。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董嗣杲成功地表达了他对禅宗哲学的理解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意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故乡的思念、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与理解,表现出一种宁静与超脱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袈裟”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饮料
b) 佛教的僧衣
c) 一种花卉
答案:b
“云隔家乡是几重”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思念
c) 愤怒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天竺”象征什么?
a) 物质财富
b) 文化和精神追求
c) 地理位置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