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清夜偶成》

时间: 2025-05-04 11:35:13

诗句

东林与西林,只有矮墙隔。

远永共家风,各自立茅棘。

我游难尽兴,入眼眩金碧。

孤塔插空斜,万树屯云窄。

香炉拥烟紫,莲花照亭白。

未闻海潮音,多时坐饥迫。

淮僧心胆粗,迎送勤朝夕。

疾趋谓有礼,健论本无益。

谁夸绝俗高,反事望尘役。

逆料达者性,冥心灭踪迹。

日西乱鸟啼,俯仰阅今昔。

清游未遽返,忍冷坐寒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5:13

原文展示

《清夜偶成》
作者:董嗣杲 〔宋代〕

东林与西林,只有矮墙隔。
远永共家风,各自立茅棘。
我游难尽兴,入眼眩金碧。
孤塔插空斜,万树屯云窄。
香炉拥烟紫,莲花照亭白。
未闻海潮音,多时坐饥迫。
淮僧心胆粗,迎送勤朝夕。
疾趋谓有礼,健论本无益。
谁夸绝俗高,反事望尘役。
逆料达者性,冥心灭踪迹。
日西乱鸟啼,俯仰阅今昔。
清游未遽返,忍冷坐寒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东林与西林之间的宁静景象,只有一堵矮墙将它们隔开。两地虽有着相似的家风,却各自生长着杂草。我游玩至此,心中却难以尽兴,眼前的金碧辉煌让我感到眩目。孤独的塔楼斜插入空中,成群的树木在云层之间显得拥挤。香炉冒出的紫烟环绕着,白色的莲花照亮了亭子。我久未听见海潮的声音,久坐使我感到饥饿。淮河的僧人心胸宽广,迎来送往非常勤奋。他们急匆匆地走来走去,以为这是礼节,然而热烈的讨论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谁夸口自己超脱世俗,反而在追逐名利的泥淖中挣扎。反观那些真正的智者,心如明镜,已然无踪。夕阳西下,鸟儿啼叫,回首往昔,纵览今朝。虽然清闲的游兴尚未结束,却忍不住坐在寒石上,感受那份冷清。

注释

  • 东林与西林:指两处风景相对的地方,象征自然的宁静。
  • 矮墙隔:形容两地虽近却有隔阂。
  • 茅棘:杂草,象征生活的琐碎与无奈。
  • 金碧:指美丽的景色,令人眼花缭乱。
  • 孤塔:象征孤独与寂寞。
  • 香炉与莲花:表现出佛教文化的影响。
  • 淮僧:指淮河地区的僧人,象征修行者。
  • 疾趋:急匆匆地走,指人们忙碌的生活状态。
  • 逆料:指意外的结果,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嗣杲,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典雅。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写于作者游览东林西林时,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反映出当时士人的闲适与孤独。

诗歌鉴赏

《清夜偶成》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的诗。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观的描写,如“金碧”、“孤塔”、“万树屯云窄”,又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描绘东林与西林的宁静,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世俗的超脱。诗中“未闻海潮音,多时坐饥迫”一句,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渴望,似乎在追求内心的宁静中却又感到疲惫。特别是后半部分,提到淮僧的“心胆粗”,那是一种对世俗繁忙的反思与批判,展现出诗人对名利的无奈与超然。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表现了作者淡泊明志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林与西林,只有矮墙隔:描绘两地的宁静,暗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2. 远永共家风,各自立茅棘:虽有相同的背景,却各自生活在琐事中。
  3. 我游难尽兴,入眼眩金碧:游玩之中感到美景的迷惑,却无法尽兴。
  4. 孤塔插空斜,万树屯云窄:孤独的塔与拥挤的树,象征人生的孤独与繁杂。
  5. 香炉拥烟紫,莲花照亭白:佛教意象,表现出宁静与美丽的结合。
  6. 未闻海潮音,多时坐饥迫:长时间的静坐,未闻海潮声,产生了饥饿感。
  7. 淮僧心胆粗,迎送勤朝夕:描绘淮河僧人的忙碌与热情,反映世俗生活的繁忙。
  8. 疾趋谓有礼,健论本无益:忙碌的行为并非真正的礼仪,空谈无益。
  9. 谁夸绝俗高,反事望尘役:自夸超凡脱俗,实际上反而陷入世俗的泥潭。
  10. 逆料达者性,冥心灭踪迹:真正的智者内心宁静,已然无踪。
  11. 日西乱鸟啼,俯仰阅今昔:夕阳西下,鸟鸣声中回顾过去与现在。
  12. 清游未遽返,忍冷坐寒石:游兴未尽,却忍受寒冷的孤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香炉拥烟紫,莲花照亭白”,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如“孤塔插空斜”,用塔象征孤独的处境。

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反思,揭示了人们在追求名利与内心宁静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林西林:象征自然与和谐。
  • 孤塔:孤独与内心的独处。
  • 香炉与莲花:佛教文化的象征,表现出一种宁静的心境。
  • 海潮音:象征对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清夜偶成》的作者是谁?

    • A. 王维
    • B. 杜甫
    • C. 董嗣杲
    • D. 李白
  2. 诗中描绘的“孤塔”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孤独
    • C. 热闹
    • D. 忙碌
  3. “未闻海潮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悲伤
    • C. 孤独与渴望
    • D. 愤怒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静夜思》- 李白
  • 《竹里馆》- 王维

诗词对比

  • 王维与董嗣杲的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的思考,但王维的诗更倾向于情感的细腻表达,而董嗣杲则更多地关注内心的孤独与对世俗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示黎如璋 赠黎如璧 乡饮酒唱和诗 和西湖竹枝词 和铁厓《西湖竹枝 河豚二首 其一 咏刀鲚二首 其二 咏刀鲚二首 其一 忆秦娥 恭和瞿年伯临难诗即以奉挽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士字旁的字 丽目 人字头的字 驳倒 有声有泪 钻头就锁 诞载 春雨如油 克字旁的字 细大不逾 举觞称庆 戴日戴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自字旁的字 威如 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