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5:54
开元刺史擅清风,
九日亲栽夹道松。
屋顶自生涛浪势,
根头谁觅茯苓踪。
行春桥掩云千态,
一字门封翠几重。
人讶金填吴说笔,
不知此笔遇高宗。
开元时期的刺史擅长清风明月,
在重阳节亲手栽种了夹道的松树。
屋顶上松树生长得如同涛浪般起伏,
根部却无人能寻觅茯苓的踪影。
春天的桥上掩映着千姿百态的云彩,
一字形的门窗封住了翠绿的层层叠叠。
人们惊讶于金笔的描绘,
却不知道这笔是遇到了高宗的。
董嗣杲,字子元,号天游,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词,尤其在描写山水自然和人文风俗方面颇有造诣。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九里松》写于北宋时期,诗中描绘了重阳节时栽种松树的情景,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文情怀的向往。松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长寿,诗中的意象也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九里松》通过生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人文情怀的追求。诗的开头提到了“开元刺史”,引出一位地方官员的形象,展现了他在清风明月中的高洁之气。接着提到在重阳节栽种松树的情景,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屋顶自生涛浪势”,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松树在风中摇曳的姿态,生动地展现出自然的力量与美感。接下来的“根头谁觅茯苓踪”则引入了对珍贵事物的感叹,暗示了寻找美好事物的不易。
“行春桥掩云千态”,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繁华,展现出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象。最后两句“人讶金填吴说笔,不知此笔遇高宗”,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强调了艺术创作与历史人物之间的联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人文情怀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传达了诗人对清风明月的向往,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同时也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追求。
《九里松》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董嗣杲
D. 白居易
“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D. 端午节
诗中提到的“茯苓”象征着什么?
A. 长寿
B. 珍贵的药材
C. 美丽的风景
D. 清新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