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3:0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3:00:27
原文展示:
万物逢摇落,姮娥耐九秋。缟衣人不见,独上寺南楼。
白话文翻译:
万物都遭遇了凋零的命运,只有嫦娥能忍受九个秋天的孤寂。穿着白衣的人不见了,独自一人登上寺庙的南楼。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曼殊(1884-1918),清代诗人,字子瞻,号东坡,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表达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苏曼殊在某个秋天,独自一人登上寺庙的南楼时所作,表达了对孤独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万物凋零的景象和嫦娥忍受孤寂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受。诗中的“万物逢摇落”一句,以自然界的凋零来象征人生的无常和变迁,而“姮娥耐九秋”则通过神话人物嫦娥的形象,强调了孤独和忍耐的主题。最后两句“缟衣人不见,独上寺南楼”则直接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的情景,增强了诗歌的孤独氛围。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苏曼殊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孤独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受,通过自然界的凋零和神话人物的形象,强调了孤独和忍耐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姮娥”指的是谁? A. 嫦娥 B. 王母娘娘 C. 织女 D. 玉兔
诗中的“缟衣人”可能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一个朋友 C. 一个陌生人 D. 一个神话人物
诗中的“独上寺南楼”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D. 悲伤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