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晏子使楚》

时间: 2025-05-07 08:54:18

诗句

一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王曰:“然则何为使予?

”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张袂成阴 一作:张袂成帷)

二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

’曰:‘坐盗。

三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4:18

原文展示

《晏子使楚》

一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予?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张袂成阴一作张袂成帷二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三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白话文翻译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人认为晏子矮小,于是在大门旁为他开了一个小门,让晏子进来。晏子不愿意走小门,他说:“使狗国的人从狗门进,今天我出使楚国,不应该从这样的门进。”于是随行的人另寻道路,让晏子从大门进。见到楚王,楚王问:“齐国没有人吗?”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临淄有三百个家族,衣袂飘飘,挥汗如雨,人人都在,不可能没有人。”楚王说:“那么你为何来这里?”晏子回答:“齐国的使者各有其主,从贤者那里派出贤者,不肖者则派出不肖者。婴最不肖,所以应派我来楚。”楚王听说晏子要来,便对左右说:“晏婴是齐国擅长辞令的人,我想要侮辱他,应该怎么做?”左右回答:“因为他来了,我请缚一个人,向王面前走。”楚王问:“他是谁?”对方回答:“齐国人。”楚王问:“他犯了什么罪?”回答说:“盗窃。”晏子到了楚国,楚王给晏子酒,酒喝得酣畅时,官吏带着缚住的人来见王。楚王问:“缚住的人是什么人?”回答:“齐国人,罪名是盗窃。”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真的善于盗窃吗?”晏子避席回答:“我听说过,橘子生在淮南就是橘,生在淮北就是枳,叶子虽然相似,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的不同。现在人民生活在齐国不盗窃,到了楚国就变成盗贼,难道不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得人民善于盗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并不与我为难,我反而感到疾病。”

注释

  1. 晏子:晏婴,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思想家,擅长辞令。
  2. 楚人以晏子短:楚国的人认为晏子的个子矮小。
  3. 狗国:指的是不值得尊重的国家。
  4.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意指环境对人的影响,水土不同使得人性和行为不同。
  5. 水土异:指不同地区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造成的差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字子骏,汉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擅长散文,尤其以《说苑》《新序》闻名。

创作背景

《晏子使楚》出自《战国策》,描写了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智慧和机智。该诗刻画了当时各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及对人性和环境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晏子使楚》是一篇充满智慧和机智的故事,通过晏子的口才和深刻见解,展示了他作为齐国使者的风范。故事开始时,楚国人因晏子的身材而轻视他,这种偏见在晏子面对楚王时被一一击破。晏子以机智的语言回应楚王的问题,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他通过比喻橘子和枳的生长环境,指出环境对人性的深远影响,巧妙地将责任推给了楚国的水土。

在面对楚王的挑战时,晏子不仅没有退缩,反而以其智慧将楚王的侮辱转化为对楚国的批评,展现了他坚定的自我认同和对齐国的忠诚。这一故事不仅反映了晏子的个人品质,也揭示了当时各国之间复杂的政治关系和文化背景。

晏子以其高超的口才和深厚的道德修养,在对话中不但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也为齐国争取了面子。通过这段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士人的智慧与风范,以及他们在外交场合中游刃有余的能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晏子使楚。:简洁明了地引入了故事的主人公,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前往楚国。
  2. 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楚人因晏子矮小而轻视他,故用小门迎接。
  3.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晏子拒绝了小门,强调了身份和尊严。
  4.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随行者顺应晏子的要求,最终通过大门见到楚王。
  5. 王曰齐无人耶?:楚王质疑齐国的人才。
  6.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晏子用夸张的手法回应,形象地描绘了齐国的繁荣。
  7. 王曰然则何为使予?:楚王困惑,晏子为何出使楚国。
  8. 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晏子解释派遣的原则,才智者与不肖者的区别。
  9.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晏子自谦,暗示自己适合来楚国。
  10. 张袂成阴一作张袂成帷二晏子将使楚。:此句补充了晏子的身份背景。
  11.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楚王对晏子的评价,展现了他的智慧。
  12.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楚王意图侮辱晏子,展现出王的傲慢。
  13.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左右建议通过缚人来贬低晏子。
  14.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通过缚人来侮辱齐国,试图削弱晏子的地位。
  15.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以比喻回应,指出环境影响。
  16.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强调水土差异导致人性不同。
  17.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反问,巧妙地将责任推给楚国。
  18.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楚王意识到晏子的智慧,表示不想与圣人争斗。

修辞手法

  1. 比喻:晏子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比喻环境对人性的影响。
  2. 夸张:描绘齐国繁荣的夸张手法,增强了齐国的形象。
  3. 反问:晏子的反问句式增强了说服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晏子的智慧和口才,通过对话反映了人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古代士人的风范与自尊。晏子在面对侮辱时的从容和机智,彰显了他作为使者的责任感和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橘与枳:象征人性与环境的关系,强调环境对人的塑造。
  2. 水土:指代地理与文化环境,影响人民的性格与行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晏子出使哪个国家?

    • A. 齐国
    • B. 楚国
    • C. 赵国
    • D. 燕国
  2. 楚王问晏子为何出使的原因,晏子的回答是什么?

    • A. 齐国无人
    • B. 聪明者出使聪明者
    • C. 因为水土不同
    • D. 以上皆是
  3. 晏子用什么比喻来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

    • A. 橘与枳
    • B. 龙与蛇
    • C. 鱼与水
    • D. 山与川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同样展现了士人的情操与智慧。
  2. 《战国策》:包含更多关于晏子的故事和其他历史事件。

诗词对比

《晏子使楚》与《桃花源记》

  • 相似点:都强调了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 不同点:前者侧重于现实中的智慧和口才,后者则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社会环境。

通过这些对比和推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诗词和文化。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丁未六月七日考试汉教习试院作二首 丁未六月七日考试汉教习试院作二首 失题四首 失题四首 失题四首 失题四首 腊八日夜直 初入四川境喜晴 早发沔县遇雨 温甫读书城南寄示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瑰室 秋高马肥 穴宝盖的字 衣字旁的字 耒字旁的字 甲兵在胸 反文旁的字 张家界 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投石拔距 笑比河清 分然 牛心炙 未卜生死 小字头的字 幽情逸韵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