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读书有所见作》

时间: 2025-05-07 07:29:59

诗句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9:59

原文展示: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白话文翻译:

人的心就像良好的苗子,只有得到合理的养护才能茁壮成长。苗子需要泉水灌溉,而人的心灵则需要理智和道义的滋养。如果一天不读书,心中就没有好的思想;如果一个月不读书,耳朵和眼睛就失去了清晰的感受。

注释:

  • 良苗:指生长良好的幼苗,这里比喻人的心灵。
  • 滋长:滋润成长,形容植物茁壮生长。
  • 理义:指道理和正义,这里指心灵所需的精神食粮。
  • 胸臆:胸中所想,思想感情。
  • 精爽:形容耳目所感的清晰和灵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萧抡谓,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重视文化和教育的时代。他的诗风注重理性思考,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创作背景:在清代,科举考试盛行,读书成为士人获取地位和权力的途径,萧抡谓在此背景下写下此诗,强调读书对心灵的滋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将人的心灵与良好的苗子相提并论,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诗的开头就提出了一个形象的观点:人心如良苗,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下才能成长。接下来,作者进一步阐述了养分的来源,指出心灵需要理智和道义的滋养,这一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为重要。整个诗作在结构上简洁明了,逻辑严密,前后呼应,表达了读书的重要性以及对心灵成长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显示了读书对思想火花的激发作用;而“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则强调了长期不读书的负面影响,让人失去敏锐的感知力。这种逐步递进的方式让读者切身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全诗情感真挚,既有警示也有鼓励,激励人们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心如良苗:人的心灵就像生长良好的苗子,暗示其脆弱与需要精心照料。
  2. 得养乃滋长:强调只有得到适当的养护才能茁壮成长。
  3. 苗以泉水灌:比喻需要外在的滋养,泉水象征着自然的恩惠,心灵则需要理智和道义的滋养。
  4. 心以理义养:指出心灵的成长需要理智与道义的滋养。
  5. 一日不读书:强调读书的重要性,缺乏阅读将导致思想的贫乏。
  6. 胸臆无佳想:说明不读书时思维的停滞与贫乏。
  7. 一月不读书:进一步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时间的延续表现出更深的影响。
  8. 耳目失精爽:失去敏锐的感知,表示对世界的感知能力下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灵比作苗子,形象生动。
  • 对仗:如“得养乃滋长,心以理义养”,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认为读书不仅能丰富思想,还能提升感知能力,促进心灵成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良苗:象征人心的成长与潜力。
  • 泉水:象征知识与理性的滋养。
  • 耳目:象征感知世界的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人心被比作什么?

    • A. 树木
    • B. 良苗
    • C. 花朵
    • D. 石头
  2. 一日不读书会导致什么?

    • A. 身体疲惫
    • B. 胸臆无佳想
    • C. 朋友减少
    • D. 生活无趣
  3. 诗中提到的“理义”指的是什么?

    • A. 知识与技能
    • B. 道理与正义
    • C. 财富与地位
    • D. 习惯与信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比较萧抡谓与白居易的作品,二者都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但萧抡谓更侧重于心灵的成长与读书的重要性,而白居易则更关注自然的美与人生的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萧抡谓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解析》
  • 《读书与人生的哲学》

相关查询

宿洪泽 梅花 淮雨 重送周都官 潘歙州怪予遂行与黄君同路黄先游浙矣依韵酬 和道损欲雪与家人小儿辈饮 次韵奉和永叔谢王尚书惠牡丹 依韵和李宰秋思 送王道粹学士知亳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王字旁的字 话里藏阄 将引 遗穗 白字旁的字 风影敷衍 肉字旁的字 鳄蜥 皓齿朱唇 一若 身字旁的字 易辙改弦 鼯鼠之丑 彐字旁的字 平地风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