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2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9:59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人的心就像良好的苗子,只有得到合理的养护才能茁壮成长。苗子需要泉水灌溉,而人的心灵则需要理智和道义的滋养。如果一天不读书,心中就没有好的思想;如果一个月不读书,耳朵和眼睛就失去了清晰的感受。
作者介绍:萧抡谓,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重视文化和教育的时代。他的诗风注重理性思考,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创作背景:在清代,科举考试盛行,读书成为士人获取地位和权力的途径,萧抡谓在此背景下写下此诗,强调读书对心灵的滋养。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将人的心灵与良好的苗子相提并论,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诗的开头就提出了一个形象的观点:人心如良苗,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下才能成长。接下来,作者进一步阐述了养分的来源,指出心灵需要理智和道义的滋养,这一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为重要。整个诗作在结构上简洁明了,逻辑严密,前后呼应,表达了读书的重要性以及对心灵成长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显示了读书对思想火花的激发作用;而“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则强调了长期不读书的负面影响,让人失去敏锐的感知力。这种逐步递进的方式让读者切身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全诗情感真挚,既有警示也有鼓励,激励人们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认为读书不仅能丰富思想,还能提升感知能力,促进心灵成长。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人心被比作什么?
一日不读书会导致什么?
诗中提到的“理义”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