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2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24:51
原文展示: 月临峰顶坛,气爽觉天宽。身去银河近,衣沾玉露寒。云中日已赤,山外夜初残。即此是仙境,惟愁再上难。
白话文翻译: 月亮照在峰顶的祭坛上,空气清新,感觉天空格外宽广。身体仿佛离银河很近,衣服沾上了冰冷的玉露。云层中的太阳已经变得赤红,山外的夜晚刚刚开始残破。这里就是仙境,只是担心再次攀登会很难。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非熊,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景致和个人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月夜登高,远眺仙境般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再次登临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夜登高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诗中“月临峰顶坛”开篇即点明了时间和地点,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气爽觉天宽”进一步以空气的清新来衬托心境的开阔。后两句“身去银河近,衣沾玉露寒”则通过具体的感官体验,增强了诗的立体感和真实感。结尾“即此是仙境,惟愁再上难”则表达了对美景的留恋和对再次登临的忧虑,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自然美景和表达对再次登临的忧虑。通过描绘月夜登高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对再次登临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月临峰顶坛”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月亮照耀在山顶的祭坛上 B. 月亮照耀在山脚的祭坛上 C. 月亮照耀在山腰的祭坛上 答案:A
诗中“衣沾玉露寒”中的“玉露”比喻什么? A. 露水 B. 雨水 C. 霜 答案:A
诗的结尾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美景的留恋 B. 对再次登临的忧虑 C. 对时间的流逝的感慨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