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6:40
原文展示:
成名后将归茅山酬群公见送 顾非熊 〔唐代〕
此名谁不得,人贺至公难。 素业承家了,离筵去国欢。 暮天行雁断,晓渡落潮寒。 旧隐茅峰下,松根石上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顾非熊在成名后准备返回茅山时,感谢朋友们送别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名声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家族责任的完成和离别的喜悦。诗中描绘了暮色中雁群飞过、清晨渡口潮水退去的景象,最后回忆起在茅山隐居时的生活情景。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非熊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这首诗是他在成名后,准备返回茅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名声的淡然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顾非熊成名后,准备返回茅山时所作。他感谢朋友们的送别,并表达了自己对名声的淡然态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名声的淡然态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此名谁不得,人贺至公难”反映了诗人对名声的淡泊,认为名声的获得是公正的,但难以得到众人的一致祝贺。“素业承家了,离筵去国欢”则表达了诗人完成了家族责任后的轻松和离别时的喜悦。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暮天行雁断,晓渡落潮寒”,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最后以“旧隐茅峰下,松根石上盘”结束,回忆起在茅山隐居时的简朴生活,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名声的淡泊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认为名声的获得是公正的,但难以得到众人的一致祝贺,因此他更倾向于完成家族责任后的轻松和离别时的喜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此名谁不得”中的“名”指的是什么? A. 名声 B. 名字 C. 名誉 D. 名义
诗中“素业承家了”中的“素业”指的是什么? A. 家族的传统事业 B. 素食 C. 素朴的生活 D. 素描
诗中“旧隐茅峰下”中的“旧隐”指的是什么? A. 过去的隐居生活 B. 旧的隐士 C. 旧的隐秘 D. 旧的隐喻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