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5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51:38
我为吾君役,而从乃主行。
险夷宁异趣,休戚与同情。
遇贼能无死,寻医剧不生。
通州一丘土,相望泪如倾。
我为我的君主效力,随从他去行动。
无论是险境还是平安,都没有什么不同,我与他的喜怒哀乐息息相关。
遇到敌人难道能不死吗?即使寻医问药也难以挽救生命。
在通州这片土地上,彼此遥望,泪水仿佛倾泻而下。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文天祥面临国家危亡之际,表达了他对君主的忠诚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文天祥为南宋的忠臣,致力于抵抗外敌,诗中提到的“通州”是指地名,承载了他对故土的深厚感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山谷,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抵抗元朝入侵的战争中表现出色,是南宋忠臣的代表。因他坚定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的精神,后人称之为“忠臣”。
此诗创作于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和国家的危亡,他将自己的忠诚与对君主的情感融入诗中,反映出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个人的悲痛。
此诗通过简单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文天祥深沉的爱国情感和对君主的忠诚。诗中“我为吾君役”,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立场,表明自己为君主效力的决心。在“险夷宁异趣”一句中,文天祥表达了自己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与君主同甘共苦的情怀。接着,诗人通过“遇贼能无死,寻医剧不生”两句,展现了在敌人来临时,忠臣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甚至生命的脆弱与无奈。结尾的“通州一丘土,相望泪如倾”,则是对故土的眷恋与对现状的无奈,泪水不仅是对家国的忧伤,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浓烈的忧国忧民情怀,展现了文天祥作为忠臣的崇高精神。
整首诗表现了文天祥对国家的忠诚与对君主的深情,对家国命运的忧虑与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体现了忠臣的崇高理想和悲壮精神。
文天祥的身份是?
a) 诗人
b) 将军
c) 政治家
d) 以上皆是
“险夷宁异趣”表达了什么?
a) 喜悦
b) 忧虑
c) 无所谓
d) 相同的情感
“通州一丘土”中的“丘土”指什么?
a) 大山
b) 故乡
c) 敌营
d) 战场
答案:
以上内容为文天祥的《哭金路分应》的详细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