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山中》

时间: 2025-07-29 09:08:31

诗句

沧洲棹影荻花凉,欸乃一声江水长。

赖有莼风堪斫脍,便无花月亦飞觞。

山中世已惊东晋,席上人多赋晚唐。

何处鱼羹不可饭,蚤拚泉石入膏肓。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9:08:31

原文展示

沧洲棹影荻花凉,欸乃一声江水长。
赖有莼风堪斫脍,便无花月亦飞觞。
山中世已惊东晋,席上人多赋晚唐。
何处鱼羹不可饭,蚤拚泉石入膏肓。

白话文翻译

在沧洲的水面上,船影映照着凉爽的荻花,伴随着一声“欸乃”,江水悠悠流长。
倘若有莼菜的风味可以切成脍(生鱼片),即使没有花月的美景也能畅饮美酒。
在这山中,世事已惊动东晋时期,席间众人多赋晚唐之诗。
哪里有美味的鱼羹不能与米饭相配呢?我愿意早早地将泉石融入我的心肠。

注释

  • 沧洲:指渤海、黄海一带的水域。
  • 棹影:船桨划水时在水面上留下的影子。
  • 荻花:即芦苇花,生长在水边,象征清幽的环境。
  • 欸乃:古代船上的摇橹声。
  • 莼风:莼菜的风味。
  • 斫脍:切成薄片,通常指鱼肉。
  • 膏肓:指心脏,形容入心入肺。

典故解析

  • 东晋:指东晋时期(265-420年),以文人雅士著称,常用于表现历史文化的深厚。
  • 晚唐:指唐朝末期,诗歌繁荣,文人辈出,代表着一种成熟的文化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民族英雄。他在元朝入侵时坚决抵抗,表现出极高的忠诚与勇气。他的诗歌风格多以豪放激昂、悲壮动人著称,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山中》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风雨飘摇,文天祥以诗寄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局的思考,体现出他对国家、对民族命运的深刻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清幽的自然景色,同时融入了作者对人事的感慨。开头两句通过“沧洲棹影荻花凉”和“欸乃一声江水长”,描绘出一幅宁静的水乡图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接着,诗人通过“赖有莼风堪斫脍,便无花月亦飞觞”来体现饮食的乐趣,表现出对生活中细微之美的珍视。

然而,随着“山中世已惊东晋”,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感叹人事沧桑,时光流转,文人们在席间吟咏赋诗,似乎又回溯到了历史的文化辉煌。最后两句“何处鱼羹不可饭,蚤拚泉石入膏肓”则极具哲理,表达了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要享受生活的美好,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沧洲棹影荻花凉:描绘水面上船桨划动的影子,伴随着凉爽的荻花,营造出一种宁静宜人的氛围。
  2. 欸乃一声江水长:船夫的叫声与江水的流动相结合,增强了自然景色的动感。
  3. 赖有莼风堪斫脍:如果有莼菜的美味,可以切成生鱼片,暗示生活中的享受。
  4. 便无花月亦飞觞:即使没有花月的美景,也可以悠然自得地饮酒,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5. 山中世已惊东晋:历史的变迁让人感叹,东晋时期的文化盛况已不复存在。
  6. 席上人多赋晚唐:席间众人吟咏晚唐的诗歌,体现了对过往文化的追忆。
  7. 何处鱼羹不可饭:无论何处都有美味的鱼羹,象征着生活的富足。
  8. 蚤拚泉石入膏肓:愿意早早地将自然的美好融入心灵,表达对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沧洲棹影”比喻生活的宁静。
  • 对仗:如“欸乃一声江水长”对“沧洲棹影荻花凉”,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 象征:用“鱼羹”象征生活的美好与富足。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饮食乐趣,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通过历史的感慨,反映出对社会变迁的思考。诗人在宁静的山中,感受到的是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沧洲:象征广阔的自然,与人的孤独感形成对比。
  • 荻花:代表清新、宁静的环境。
  • 莼风:象征美食,也代表生活的富饶。
  • 鱼羹:象征美味与生活的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沧洲”指代什么?

    • A. 一种鱼
    • B. 水域
    • C. 山脉
  2. “赖有莼风堪斫脍”中的“脍”指的是什么?

    • A. 鱼片
    • B. 肉干
    • C. 蔬菜
  3. 诗中提到的“东晋”主要象征什么?

    • A. 文化的繁荣
    • B. 经济的衰败
    •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B. 水域
  2. A. 鱼片
  3. A. 文化的繁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对比,文天祥的《山中》更注重自然景色与生活哲理的结合,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体的孤独与酒的豪情。两者都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解析》
  • 《文天祥传》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紫藤树 桃源 古风 其三十五 独酌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送舍弟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友人会宿 送范山人归泰山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栖寓 齊字旁的字 联袂而至 两点水的字 包含东的词语有哪些 心荡神移 飠字旁的字 包含蚓的成语 耳顺之年 厉精为治 五斗先生 手忙脚乱 支兀另 众隶 正身清心 革字旁的字 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