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5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53:29
正将徐榛,温州人。其父官湖北,榛往省,迷失道,归行府。后生精练,以笔札典机密,小心可信。予被执,榛得脱,自惠州来五羊,愿从北行。扶持患难,备殚忠款。道病,至丰城死焉。
徐榛是温州人,他的父亲在湖北任职。徐榛去省城时迷了路,最终回到行府。后来他成长为一个精明能干的人,擅长用笔记录机密事务,为人小心谨慎,值得信赖。在我被抓住的时候,徐榛却成功逃脱,后来他从惠州来到五羊,希望能北上。徐榛在我患难时给予了我支持,尽心尽力地帮助我。然而,他在途中生病,最终在丰城去世。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政治家,以忠贞不屈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著称。他在抗元战争中为国家殚精竭虑,最终为国捐躯。
本诗写于文天祥被元军俘获后,他在囚禁期间回忆与徐榛的交往,表达对徐榛忠诚和帮助的感激,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悲伤。
《徐榛第一百三十四》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表现了文天祥与徐榛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徐榛为他所做出的贡献。诗中通过叙述徐榛的身世、成长经历以及他在逆境中的忠诚,展现了文天祥对国家、朋友的忠诚与感激之情。徐榛的形象既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也是一个在国家危难时刻愿意倾尽全力帮助朋友的忠臣。诗的最后一句提到徐榛在丰城病死,令人倍感惋惜,仿佛在提醒世人忠良之士往往命运多舛,忠诚与牺牲并存。整首诗虽然描述了个人情感,但也隐含了对国家和历史的深刻反思,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人文精神。
整首诗围绕着忠诚与牺牲的主题展开,表现了文天祥对徐榛深厚的感情以及对好友在困境中支持的感激之情。诗中包含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忠良之士命运多舛的感叹。
徐榛的父亲在哪里任职?
a) 浙江
b) 湖北
c) 广东
d) 江西
文天祥与徐榛的关系是什么?
a) 兄弟
b) 朋友
c) 同事
d) 敌人
徐榛最终在哪里去世?
a) 惠州
b) 丰城
c) 五羊
d) 湖北
答案: 1-b; 2-b; 3-b.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文天祥的《徐榛第一百三十四》更侧重于忠诚与友谊的主题,而李白则以豪放的饮酒和人生哲学为主,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