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赠王琴所》

时间: 2025-07-29 17:53:36

诗句

一曲丝桐余古意,百篇风月寄闲情。

君诗即是琴中操,底用离鸾别鹤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7:53:36

原文展示:

赠王琴所
作者: 黄庚 〔宋代〕

一曲丝桐余古意,百篇风月寄闲情。
君诗即是琴中操,底用离鸾别鹤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一首丝桐琴曲中蕴含着古老的韵味,百篇描写风月的诗歌寄托着我闲适的情怀。你的诗歌就像琴中所演奏的旋律,何必用离鸾和别鹤的哀伤声来表达呢?

注释:

  • 丝桐:古代一种用丝弦制成的琴,象征高雅的音乐和文人情怀。
  • 余古意:保留了古老的意蕴和风味。
  • 风月:诗词中常见的主题,指自然景色和情感。
  • 闲情:指悠闲的情趣和情感。
  • 琴中操:琴中演奏的曲调。
  • 离鸾别鹤:比喻离别之声,寓意哀伤。

典故解析:

  • 离鸾别鹤:出自古代文人对离别的描述,鸾鸟与鹤分别有美好与孤独的象征,常用来表达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庚(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词风清丽见长,擅长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其作品多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黄庚对琴诗艺术的思考之际,表达了他对朋友王琴的欣赏与鼓励,传达了对音乐与诗歌的热爱。

诗歌鉴赏:

黄庚的《赠王琴所》以琴曲和诗作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音乐与诗歌之间的微妙关系。首句“一曲丝桐余古意”不仅展现了音乐的古雅之美,同时也引发读者的共鸣:古典音乐在当代依然能够触动人心。接下来的“百篇风月寄闲情”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闲适生活的向往。通过这两句,黄庚在音乐与诗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展现了二者的共通之处。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以“君诗即是琴中操”强调了王琴的诗作与音乐的密切关系,暗示王琴的诗歌如同琴音般优美而动人,但他又以“底用离鸾别鹤声”提醒对方,音乐不必总是流露离愁别绪,亦可以是欢快与宁静的表达。这一转折不仅展示了黄庚的深厚文化素养,也反映了他对友人的关心与期望。整首诗在温婉中透出一丝对艺术的思考与追求,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曲丝桐余古意:一曲丝弦琴的乐曲中,依然保留着古老的韵味。
  2. 百篇风月寄闲情:百篇描写风景与月色的诗歌,寄托着我闲适的情感。
  3. 君诗即是琴中操:你的诗歌就像琴中所演奏的曲调一样。
  4. 底用离鸾别鹤声:何必用离别之声来表达情感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与琴音相提并论,强调二者的美感。
  • 对仗:如“离鸾别鹤”,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音乐与诗歌的结合,表达了对古典艺术的热爱以及对朋友的鼓励,强调了艺术的多样性与表达方式的丰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丝桐:象征高雅与古老。
  • 风月:自然与情感的结合。
  • 离鸾别鹤:寓意离别与忧伤的声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丝桐”指的是什么乐器?

    • A. 古筝
    • B. 琵琶
    • C. 古琴
    • D. 笛子
  2. 诗人提到“离鸾别鹤”是用来表达什么?

    • A. 离别之声
    • B. 喜庆之声
    • C. 自然之声
    • D. 欢乐之声

答案

  1. C. 古琴
  2. A. 离别之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琴歌》:王维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黄庚与王维:两位诗人都擅长描绘音乐与自然,但黄庚更注重情感的细腻流露,而王维则偏向于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黄庚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烛影摇红 题徐秋宇孝廉锦华黄叶秋灯思归图 烛影摇红 偕实庵憩梅卿画兰室,灯下赋菊 烛影摇红 寓园海棠,一株亭亭,独上出楼甍丈许。今年作花最繁,一夕为风雨所损,词以惜之 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 乙丑元日和闰枝 烛影摇红 月夜泛舟里湖,遍串六桥并丁家山而归,山椒一园,歌鼓彻曙 烛影摇红 上巳同半塘、南禅登江亭 烛影摇红 方密之索赋催妆即用其韵 烛影摇红 其二 题女士张采于衡栖集和来韵 烛影摇红 翠笔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衲头 互相推托 厮敬厮爱 走之旁的字 齐字旁的字 蜂巢 无怀葛天 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弊帚自珍 包含禄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纲的成语 磇硄混玉 手字旁的字 遁世离俗 尣字旁的字 片字旁的字 保媒 龙翔凤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