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1:19
念奴娇三首 其二
啼莺催去,便轻帆东下,居然游子。
我似春风无管束,何必扬舲千里?
官柳初垂,野棠未落,才近清明耳。
归期自问,也应芍药开矣。
且去范蠡桥边,试盟鸥鹭,领略江湖味。
须信西泠难梦到,相隔几重烟水。
剪烛窗前,吹箫楼上,明日思量起。
津亭回望,夕阳红在船尾。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莺鸟在啼鸣,轻帆已经启航,游子即将离去。诗人感叹自己如同春风般无拘无束,何必为了千里之行而特意扬帆?眼前的柳树刚刚垂下枝条,野棠花尚未凋零,才刚逢清明时节。归期自己问自己,也许芍药花开时就会回来了。不如去范蠡桥边,试着与鸥鹭结盟,领略江湖的滋味。要相信西泠的梦难以相见,远隔几重烟水。烛光下,窗前剪烛,楼上吹箫,明日思量又将开始。回首津亭,夕阳红晕映在船尾。
项鸿祚,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为抒情歌咏,风格洒脱自然,常以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见长。
“念奴娇”是古典词牌名,项鸿祚创作此诗时,正值春日,或有游子离家之感,诗中结合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归期的期待。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融入了游子的心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归乡的盼望。开篇“啼莺催去”生动展现了春天的气息,莺鸟的鸣叫仿佛在催促游子启程。诗人以“春风无管束”自比,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描写通过“官柳初垂”和“野棠未落”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暗示着归期的将近。诗中提到的“范蠡桥边”和“鸥鹭”,不仅是地理的描绘,更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暗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最后,诗人在回望中感受到夕阳的余晖,似乎在暗示即将到来的希望与归属感。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丰沛,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思索,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以春天的自然景象为基调,表现了游子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诗人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传达了对人生归期的期待与思考,表现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中的“啼莺催去”主要表现了什么?
A. 自然的生机
B. 游子的离别
C. 春天的到来
D. 夕阳的余晖
“我似春风无管束”中的“春风”象征什么?
A. 自由自在
B. 无情无义
C. 生命的消逝
D. 亲情的牵挂
诗人提到“范蠡桥边”,其意在于?
A. 描述自然景色
B. 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C. 强调归期的重要性
D. 赞美江湖的美好
答案: 1-B, 2-A,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