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9:32
卖饧小巷,挝鼓深闺,合成一片春声。
暗逗芳心,长堤隐隐车声。
二十四番风讯,满西湖吹散歌声。
倦游也,正画楼夜雨,滴碎檐声。
又是纱窗晓霁,问惊回香梦,谁簸钱声。
燕语莺啼,中间却带鹃声。
更莫诉愁不住,怕落花飞尽无声。
花自落,减秋千墙里笑声。
在小巷子里卖糖的人,深闺里敲着鼓声,合成了一片春天的声音。
暗中调动着芳心,长堤上隐约传来车声。
二十四种风讯在西湖上吹散了歌声。
倦游的我,正值画楼下夜雨,雨滴打碎了屋檐的声音。
又是纱窗前的晨曦,问着惊醒的香梦,谁在簸着钱币的声音。
燕子的鸣叫和黄莺的啼叫中,却夹杂着杜鹃的声音。
更不要诉说愁苦,怕落花飞尽了就没有声音。
花儿自然落下,秋千墙里也少了笑声。
作者介绍: 项鸿祚,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擅长表现细腻的情感与自然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表达了春天的柔美与对往昔情景的怀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声声慢》是一首细腻而富有春天气息的词作。诗中描绘了生活的细节,通过声音的变化来传达情感。开篇描写了小巷中的糖果和鼓声,瞬间营造出春天的氛围,仿佛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接着,诗人通过“暗逗芳心”与“隐隐车声”的描写,传递了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对春日生活的期待。
在后面的句子中,诗人又以“二十四番风讯”引入自然的变化,表现出对西湖的喜爱与对美好音乐的向往。倦游的心情在夜雨中显得更加沉重,滴水声仿佛在诉说着思念与孤寂。再到“纱窗晓霁”,诗人用晨曦的清新感唤起了对梦境的追寻,表现出对于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整首诗通过声与色的搭配,展现了春天的生动与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对自然的细致描摹与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清代词作的独特韵味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以及对愁苦的逃避,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卖饧小巷”中的“饧”指什么?
A. 糖果
B. 饼干
C. 果汁
答案: A
诗中提到的“二十四番风讯”主要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气息
B. 秋天的落叶
C. 冬天的寒风
答案: A
诗中“倦游也,正画楼夜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愉悦
B. 沮丧
C. 疲倦
答案: 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