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8:46
绿竹不可数,孤亭一倍幽。
色分岩石润,梢出涧松修。
雪节寒方见,春萌旱不抽。
故山多此物,长恨未归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幽雅的环境,绿竹繁茂,数不胜数,孤零零的亭子更显得幽静。竹子的颜色在岩石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湿润,竹梢则从山涧中伸出,松树显得更加挺拔。雪中的竹节在寒冷中才显现出来,而春天的萌芽在干旱的情况下却无法生长。故乡的山中有很多这样的竹子,常常让我思念,无法归去休息。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无特定典故,但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故乡的思念。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庵山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擅长诗词、散文,尤以诗歌成就显著。他是苏轼的弟弟,二人并称“苏轼、苏辙”。苏辙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及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辙游览金陵时,受到周围自然环境的启发,表达了他对美好自然的欣赏以及对故乡竹子的深厚情感。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竹子的深情厚谊和对自然的赞美。诗的开头“绿竹不可数,孤亭一倍幽”便勾勒出一个静谧的场景,绿竹如林,亭子独立,更加突显了环境的幽静与诗人的独处之感。接下来的“色分岩石润,梢出涧松修”,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竹子与岩石、松树的和谐美,体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
“雪节寒方见,春萌旱不抽”两句则表现了竹子在四季中的不同状态,既有寒冬中的坚韧,也有春天的脆弱,蕴含着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最后一句“故山多此物,长恨未归休”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与思念之情,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惆怅与无奈。
整首诗以竹子为主线,融入了丰富的情感与景物描写,体现了苏辙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展现出他作为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自然竹林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自然元素有哪些?
A. 竹子、松树
B. 河流、花朵
C. 山脉、湖泊
答案:A
诗中诗人对故乡的情感表现在哪一句?
A. 绿竹不可数
B. 故山多此物
C. 雪节寒方见
答案:B
诗中是否提到春天的竹子?
A. 是
B. 否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