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4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42:23
寄恪
作者: 姜特立 〔宋代〕
忽得平安信,新知进学功。
虑深心更苦,趣静句仍工。
所贵身无玷,何忧禄未丰。
望云休作念,正要尔移忠。
忽然收到平安的信,新的朋友在学业上取得了进步。
心中忧虑愈发加重,虽然心思深沉,但写出来的句子依然精妙。
重要的是自己没有污点,何必担忧官禄未丰?
不必再去想那些浮云,最重要的是要将你的忠诚转移到实际的行动上。
“身无玷”表达了对个人品德的重视,反映了宋代士人的理想追求。诗中提到的“禄未丰”,与士人追求的官位和名利相关,展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
姜特立(约1081年-约1130年),字大立,号特立,宋代文学家,因其诗风清新、情感真挚而受到推崇。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寄恪》创作于姜特立与友人书信往来的背景下,反映了他对友人进步的欣喜以及自身对功名的淡泊。
这首《寄恪》展现了姜特立对友人学业进展的欣慰,同时也流露出他对自身处境的思考。诗的开头以“忽得平安信”开启,瞬间的平安带来了对生活的希望,表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多么重要。接着,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内心的忧虑与痛苦,尤其是在深思熟虑之后所带来的更深的苦恼,显示出他对人生态度的复杂性。
然而,尽管心情沉重,诗人却能以“趣静句仍工”的态度面对生活,这一对比折射出他内心的坚韧与执着。而“所贵身无玷”一句,更是强调了品德的重要性,表明在追求功名利禄的过程中,个人的清白与操守才是最值得珍视的。最后,诗人呼吁要将忠诚的心意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体现了他务实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反映了宋代士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在面对外界变化和内心困扰时,诗人对个人品德的坚守和对功名的淡然态度,展现了宋代士人的理想与追求。
诗中提到的“新知”指的是什么?
A. 新的朋友
B. 新的知识
诗人如何看待官禄?
A. 非常看重
B. 不必忧虑
“正要尔移忠”强调了什么?
A. 忠诚应落实于行动
B. 忠诚无关紧要
答案:1.A 2.B 3.A
可以将此诗与李白的《庐山谣》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个人理想的坚持,但风格上李白更为奔放,而姜特立则显得沉稳内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