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9:59
赠吕文在
两鬓白于雪,一冠高切云。
巉岩馀齿在,弃置少年群。
动辄虚千古,或时惊一军。
酣来诗数首,不遣外人闻。
这首诗表达了对吕文在的赞美与怀念。诗人通过描述吕文在的白发和高冠,表现出对其年岁与智慧的敬重。他在巉峭的岩石上留下的牙齿,意味着在年轻时的锋芒与能力,而如今却被年轻人所忽视。诗中提到“动辄虚千古”,暗示了吕文在的才华可能被历史遗忘,但他偶尔仍能让一支军队为之震动。最后,诗人沉醉于诗歌的创作中,宁愿不让外人听闻他的作品。
作者介绍
苏景熙,明代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及人生感悟。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与吕文在相聚时所作,表达对朋友的敬重与怀念,寄托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以其简练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与吕文在之间深厚的友情。诗的开头通过“白于雪”的对比,生动地刻画了吕文在的年岁与智慧,展现出一种历经沧桑的美。接下来的“巉岩馀齿在”,则让人联想到青年时的勇敢与豪情,然而“弃置少年群”却又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孤独,仿佛在告诫人们,尽管才华出众,最终仍会被时间遗忘。
“动辄虚千古”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似乎在说,即使拥有才华,也难以跨越时间的洪流。而“或时惊一军”则体现了一种对才华可能对世间产生的影响的期待。这种对比加强了作品的情感深度,令读者在感叹才华易逝的同时,也对吕文在的成就感到由衷的敬佩。
最后一句“酣来诗数首,不遣外人闻”中,诗人似乎在强调创作的私密性与纯粹,表达了对诗歌本质的追求。这种对内心世界的珍视与对外界喧嚣的拒绝,展现了诗人特有的灵性与独立。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比如“白于雪”与“高切云”的对比,增强了视觉冲击力;“动辄虚千古”则是对历史的隐喻,蕴含深刻的哲理。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探讨了时间对人的影响,以及才华在历史中可能被忽视的无奈,表达了诗人与吕文在之间深厚的友情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描述吕文在的头发颜色是什么?
诗中提到吕文在的高冠象征了什么?
诗中“动辄虚千古”意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如杜甫的《登高》,同样探讨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人生的无奈,但更加强调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思。而苏景熙的《赠吕文在》则更专注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