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29: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29:57
好事近 康山,旧系康对山别业
作者: 沈岸登 〔清代〕
花径石阑斜,落日千家城阙。
寒思春芜一片,露蒜山晴雪。
武功去后有高台,容我醉明月。
已是乡心无那,更管弦悽切。
花径蜿蜒,石栏斜倚,落日余晖映照着千家城阙。
寒冷的思念如春天的杂草一般一片蔓延,山上的蒜露在晴天里如雪般晶莹。
离开武功之后,心中有高台可供我醉赏明月。
如今我已无乡心可寄,更何况那缠绵的管弦乐声令人愁切。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沈岸登,清代诗人,生活于江南地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思,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好事近》创作于沈岸登隐居康山时期,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色的陶醉。康山的环境使他能够静下心来思考人生,感受自然的美好。
《好事近 康山》是一首充满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自然的热爱。开头的“花径石阑斜,落日千家城阙”,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典雅的场景,花径蜿蜒,石栏斜倚,落日的余晖洒在千家万户的房屋上,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引入了自己的情感:“寒思春芜一片”,他对故乡的思念如春天的杂草般蔓延开来,无法抑制。
接下来,诗人提到“武功去后有高台”,这表明他在离开故乡后,内心仍然寄托着对故乡的思念。他希望在高台上,与明月对饮,享受那份孤独的美好。然而,“已是乡心无那”,他意识到自己已不再拥有那种单纯的乡心,面对管弦乐声的悲切,内心充满了惆怅。整首词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诗中展现了宁静与孤独的交织,反映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花径石阑斜”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宁静的自然
B. 繁华的市集
C. 喧闹的街道
“寒思春芜”中的“春芜”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花
B. 春天的杂草
C. 春天的树木
诗人希望在高台上做什么?
A. 休息
B. 醉赏明月
C. 看风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资源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沈岸登及其作品,并加深对古诗词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