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8: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8:14
关前叶犹青,关后草已白。
气候本不殊,山势有阻隔。
风高鼓角动,日落川塞黑。
边鸿一声来,壮士亦变色。
在关口前,树叶仍旧青翠;而关口后,草已经枯黄。
气候本来没有很大不同,只是山势造成了阻隔。
高风中,号角声响起,太阳落下后,川边变得漆黑。
一声边鸿从天而来,壮士的脸色也随之变了。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边鸿”可联系到古代边疆的文化象征,鸿雁常被视为迁徙和思乡的象征,而“壮士”则代表了守卫国家的勇士。
杨基,明代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对边疆情怀的描绘而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士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这首诗写于明代,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边境战乱频繁,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士兵的情绪,反映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
《登三夏故城》一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边关的自然景象与士兵的心理状态,展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关怀。开篇通过“关前叶犹青,关后草已白”的对比,突出边境的严酷与无情,暗示着战乱带来的破坏与哀愁。随后,诗人指出气候与环境的相似,却因地势的阻隔而显得格外不同,这不仅是自然的对比,也是心境的反映。
“风高鼓角动,日落川塞黑”描绘了战斗的紧迫感,号角声响起,仿佛预示着战斗即将来临。最后一句“边鸿一声来,壮士亦变色”则把情感推向高潮,鸿雁的鸣叫让壮士的心情产生了变化,暗示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战争的恐惧。整首诗在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融入了士兵的情感变化,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边关自然与士兵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恐惧,反映出战争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以及士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意象词汇:
诗中“关前”和“关后”的景象分别是什么?
A. 关前草已白,关后叶犹青
B. 关前叶犹青,关后草已白
C. 关前花已落,关后叶犹青
答案:B
“风高鼓角动”中,鼓角指的是什么?
A. 和平的号角
B. 战斗的号角
C. 祭祀的号角
答案:B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A. 树叶与草地
B. 风与日落
C. 边鸿的鸣叫
答案:C
通过以上分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登三夏故城》这首诗的深邃情感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