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1:10
题蔡武伯所藏荆公砚
作者: 周文璞 〔宋代〕
兽面鼎足奔回互,中有润泽比雨露。
当年曾出富国疏,老子平生用心处。
帝谟商颂周六典,刻画声形劳解诂。
至今文字与风骚,一一相辉炫湘素。
如闻四海失枝梧,可憾诸公欠调护。
谁令天乎遽如许,可是石也能无预。
陈玄同归蒋山路,亦使高人野僧觑。
若为持入定林中,应有明云入天柱。
吾乡风流蔡夫子,匣而藏之美无度。
君不见公乡后进陆象山,作祠堂记馀千言,
直欲百世俟圣贤。惜哉不得铭此砚,使失意心惘然。
这块砚台上雕刻的兽面、鼎足形状奔回交错,砚台里面的润泽如同雨露般滋润。曾经它出自富国的书法名家,老子一生所用的心思都在这里。它记录着帝王的谟议、商代的颂词和周朝的典籍,细致的雕刻和音韵的形态让人费尽心思去解读。直到今天,这些文字与风骚的诗文依然交相辉映,光彩夺目。听闻四海之内失去了像梧桐这样的枝叶,真令人遗憾,诸位贤士却未能好好珍惜。是谁让天如此安排的呢?难道这石头也可以没有前兆?陈玄同归蒋山的路上,甚至让高人和野僧都在凝视。若能够把它持入静谧的树林中,应该能够让明亮的云彩升入天柱。我的故乡风流人物蔡夫子,将它珍藏起来,美好无比。难道你没有见到公乡后来的陆象山,他所作的祠堂记足有千言,直想百世之后等待圣贤的降临。可惜啊,无法为这块砚铭刻,心中失落惘然。
作者介绍:周文璞,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古典文化为题材。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周文璞对蔡武伯所藏的荆公砚的感怀,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书法艺术及名士风范的推崇。周文璞借砚抒怀,感慨古今书法艺术的传承与珍惜。
周文璞的《题蔡武伯所藏荆公砚》是一首充满了对古代文化的追忆与感慨的诗。整首诗以荆公砚为中心,通过对砚台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书法艺术的精髓。诗中不仅表现了砚台的外观特征,更通过历史的回溯,揭示了与之相关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
诗的前半部分对砚台的细致描绘,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和历史价值。诗人把砚台比作古代的珍品,强调了它在书法创作中的重要性。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文化传承的思考,表达了对当代人未能珍惜传统文化的惋惜之情。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更加深沉而富有哲理。
周文璞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古代书法的崇敬,也对当代人的文化认知提出了反思,体现出一种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对传统文化深刻的理解与赞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荆公砚”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陆象山”是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