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0:38
杏花天影·绿丝低拂鸳鸯浦
作者: 姜夔〔宋代〕
丙午之冬,发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
北望惟楚,风日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
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
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在丙午年冬天,我从沔口出发。到了丁未年的正月二日,我前往金陵。
北望只见楚地,天风清爽,阳光明媚,小舟在水面上轻盈漂浮。
碧绿的丝带轻轻拂过鸳鸯浦,想起桃叶在那时呼唤渡船。
又将愁苦的眼神对着春风,待我倚靠在兰桡上,却又难以驻足。
金陵的路上,莺歌燕舞。不知潮水为何如此苦涩。
满滩的芳草让我无法归去,日暮时分再移舟,又该向何处去呢?
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南宋著名的词人、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词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追求意境的深远和情感的细腻。
《杏花天影》创作于姜夔的游历之际,正值春天的变换,表达了他对春天的期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杏花天影》是姜夔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春天的向往。全诗描绘了一个清新明净的春日景象,结合了作者的游历和内心的情感。诗的开头以时间和地点切入,构建了一个生动的场景:清风明日,小舟轻摇,显现出一种惬意的氛围。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愁绪渐渐浮现。尤其是“又将愁眼与春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尽管春风拂面,却依然难掩内心的忧伤。
诗中对“金陵路莺吟燕舞”的描写,生动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但紧接着又提到“算潮水知人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对春天的思念令人心痛。最后一句“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更是将这种迷茫与无奈推向高潮,表现了对未来的迷惘与对归属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姜夔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出发地点是哪里?
“绿丝低拂”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金陵”有什么象征意义?
对比姜夔与李白在春天题材上的表达,姜夔更侧重于内心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豪放与奔放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