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游湖》

时间: 2025-05-06 16:55:14

诗句

云锦香中著艇撑,烟霞高处步筇登。

寺逢好处都游遍,身似西湖过夏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6:55:14

原文展示:

游湖
姚勉 〔宋代〕
云锦香中著艇撑,
烟霞高处步筇登。
寺逢好处都游遍,
身似西湖过夏僧。

白话文翻译:

在云锦般的香气中,我撑着小艇游荡,
在烟霞缭绕的高处,我步行登上山峰。
在美丽的寺庙中,我游览了所有的景点,
我的身影仿佛是西湖里那过夏天的僧人。

注释:

  • 云锦:指华丽的丝绸,形容湖面如同云锦般美丽。
  • 艇撑:撑船,这里指作者在湖上划船游玩。
  • 烟霞:云雾和霞光的总称,描绘湖上美丽的自然景象。
  • :竹杖,古人常用来登山或行走,这里指代登山的动作。
  • 寺逢好处:在寺庙中遇到美好的景致,表达对游览的满意。
  • 夏僧:指在西湖游玩的僧人,佛教徒在夏季时常常游玩,象征宁静与悠闲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勉,宋代诗人,以其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见长。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创作于作者游览西湖时,西湖以其秀丽的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作者借游湖之际,表达了对美景的欣赏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游湖》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的诗作,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将游湖的场景生动地呈现出来。诗的前两句通过“云锦香”和“烟霞高处”描绘了湖面如同美丽的云锦般的景致,给人以视觉和嗅觉的双重享受,渲染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而“艇撑”与“步筇”则展现了作者在湖上游荡、登山的闲适姿态,体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与探索。最后两句,诗人将自己比作夏季的僧人,暗示了他在这片自然美景中获得的宁静与满足,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整首诗通过简练而富有韵律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湖光山色的热爱与对人生悠闲的追求,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锦香中著艇撑:诗人用“云锦”形容湖面美丽,暗示游览的愉悦感;“艇撑”表明他在湖上划船,享受自然。
  2. 烟霞高处步筇登:描绘在高处的湖边,诗人用竹杖登山,这里传达出他对美景的向往和探索的精神。
  3. 寺逢好处都游遍:表明在寺庙中游览的经历,显示出他对每一处美景的珍惜与享受。
  4. 身似西湖过夏僧:通过比喻,诗人将自己与夏天的僧人相提并论,表现出一种闲适、安逸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湖面比作“云锦”,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将自然景色赋予人性,生动形象。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游湖的过程,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宁静悠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锦:象征美丽和华贵,代表自然的美。
  • 烟霞:象征神秘和梦幻,体现自然的变化。
  • :代表自由和漂泊,表现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 :象征宁静和灵性,表达对人文环境的敬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用哪个词形容湖面的美丽?

    • A. 翠绿
    • B. 云锦
    • C. 明亮
    • D. 清澈
  2. 诗人用什么工具来登山?

    • A. 竹杖
    • B. 梯子
    • C. 绳索
    • D. 步行
  3. 诗中提到的“夏僧”代表什么?

    • A. 旅行者
    • B. 僧人
    • C. 诗人
    • D. 渔夫

答案:

  1. B. 云锦
  2. A. 竹杖
  3. B. 僧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登高》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词对比:

姚勉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但姚勉更侧重于温柔的湖景,而李白则更注重山的雄伟与气势。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表达方式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代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如此江山 其一 送孙屺瞻学士省觐归吴兴。 玉连环影 玉连环影·送友人还家 玉连环影 送春寄外 玉连环影 为夏丐尊题小梅花屋图 玉连环影 灯下看蜡梅 玉连环影 玉连环影 别意 玉连环影 玉连环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尊王攘夷 風字旁的字 五谷丰稔 牛衣对泣 徂殁 碧波滚滚 求道于盲 草偃风行 龝字旁的字 登开头的成语 水字旁的字 鯹恶 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飞字旁的字 石字旁的字 包含来的成语 捶胸跺脚 才疏学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