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晋门。郭钦》

时间: 2025-05-02 12:21:09

诗句

谁疑忠谏郭钦言,不逐戎夷出塞垣。

晋室既无明圣主,果为胡虏乱中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1:09

原文展示:

谁疑忠谏郭钦言,不逐戎夷出塞垣。
晋室既无明圣主,果为胡虏乱中原。

白话文翻译:

谁会怀疑郭钦的忠心和谏言,不再把敌人驱逐出边疆。
晋朝已经没有明智的圣主,果然让胡人扰乱了中原。

注释:

:驱逐、赶走。
戎夷:指外族的敌人,多指北方的胡人。
塞垣:边境的防御墙、边疆。
晋室:指晋朝的王室。
胡虏:历史上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指的是对晋朝构成威胁的外族。

典故解析:

郭钦,字仲明,是东晋时期的忠臣,以直谏著称。诗中提到的“忠谏”正是对其人格的肯定。晋朝的衰落与外族的入侵密切相关,诗中提到的“胡虏”是指当时的北方民族,历史上如匈奴、鲜卑等对晋朝的威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昙,唐代诗人,擅长写古风和五言诗,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政治问题。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晋朝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外敌入侵的历史背景下,诗人通过郭钦的忠诚表达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郭钦忠诚的形象,反映了对晋朝衰落的忧虑。开头两句,诗人质疑那些怀疑郭钦忠谏的人,强调忠臣的直言是为了国家的安宁。紧接着的两句则直接点出晋朝的危机,缺乏明主导致胡人肆虐。诗中展现了对历史的深思,对忠臣的赞美以及对国家命运的痛心。整首诗运用了对比和反问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给人以深刻的警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疑忠谏郭钦言:反问句,表达对忠臣郭钦的赞美与不解,强调他直言不讳的忠诚。
  • 不逐戎夷出塞垣:说明国家未能有效驱逐敌人,暗示对国家安全的忧虑。
  • 晋室既无明圣主:直言晋朝缺乏明智的领导者,反映政治黑暗。
  • 果为胡虏乱中原:因缺乏领导,胡人趁机扰乱中原,指出政治腐败的后果。

修辞手法

  • 反问: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夸张:通过描述晋朝的危机,表现出诗人的愤慨与忧虑。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郭钦忠诚的赞美与对晋朝衰落的哀叹,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批判,使其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警示作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忠谏:象征忠臣的直言与责任感。
  • 戎夷:代表外敌的威胁,象征国家的危机。
  • 明圣主:象征理想中的贤明领导,反映政治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郭钦在诗中被称为哪个身份?

    • A. 忠臣
    • B. 将军
    • C. 文人
      答案:A
  2. 诗中提到的“胡虏”指的是哪个民族?

    • A. 汉族
    • B. 北方外族
    • C. 南方少数民族
      答案:B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自然景色
    • B. 忠诚与国家危机
    • C. 个人情感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同样表现出对边疆安全的忧虑。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写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反映历史的沧桑。

诗词对比

  • 《出塞》与《晋门》均关注国家安全与外敌威胁,但《出塞》更侧重于边防的壮丽与个人的情感,而《晋门》则更直接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对忠臣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诗词解读与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 南歌子·转眄如波眼 瑟瑟钗 定西番·细雨晓莺春晚 南歌子·懒拂鸳鸯枕 杨柳八首·其二 更漏子·背江楼 马嵬驿 春日野行 碌碌古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兵戎 口诏 纯属骗局 男大当娶 古里古怪 颈脖子 四点底的字 包含炉的词语有哪些 过都历块 头昏目眩 茶歇 事验 靣字旁的字 羽字旁的字 齊字旁的字 廾字旁的字 包含肠的成语 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