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9:1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9:11:43
侧影频移未退朝,
喜逢贤相日从高。
当时不有樊姬问,
令尹何由进叔敖。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的场景,描写了一位贤相在朝中受宠的情景。侧影移动,似乎是早晨的光影还在变换,正好碰上了贤相,阳光照耀着他,显得格外高贵。可惜的是,当时没有樊姬来询问,令尹又怎么能让叔敖进入朝堂呢?
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风格以清新脱俗著称,常常描写政治时事与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门》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政治动荡,诗人通过历史人物的描写,表达对贤德政治的向往与对权力游戏的思考。
这首诗以清晨的光影开始,构建了一个充满生动感的场景。侧影的频繁变换,仿佛在暗示着朝堂之上的权力斗争与纷扰。而“喜逢贤相日从高”的句子则表达了诗人对贤相的赞美,认为他是朝中不可或缺的明君。然而,紧接着的“当时不有樊姬问”透出一丝遗憾,暗示了政治环境中的复杂与不安。樊姬作为智慧的象征,如果在场,或许能改变某种局面,这种设想令人唏嘘。整首诗通过对比、设问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以及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贤相的描绘与对樊姬的设问,反映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渴望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表现出对智慧与权力关系的关注。
诗中“侧影”象征着什么?
“贤相”在诗中代表什么?
樊姬的缺席意味着什么?
答案:
《春秋战国门》与《春望》同样反映了政治动荡下的忧虑,但《春望》更多地表现了对家国的悲悯,而《春秋战国门》则通过历史人物的设问,强调智慧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