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0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03:51
春秋战国门毛遂
作者: 周昙 〔唐代〕
不识囊中颖脱锥,
功成方信有英奇。
平原门下三千客,
得力何曾是素知。
这首诗的大意是:不认识自己囊中所藏的尖锐工具,只有在成功之后才相信自己有英才奇才。平原门下有三千客人,真正能获得帮助的又有几个是事先就知道的呢?
作者介绍: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以清新自然、真实感人著称,常以历史和时事为题材,表现出对个人才华和社会关系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受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启发,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和机遇偶然的看法。在那个时期,社会竞争激烈,个人才能的展现往往与机遇息息相关。
该诗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为基础,通过对人物与成就的反思,探讨了才华的隐秘与机遇的重要性。诗的开头以“不识囊中颖脱锥”引入,表达了诗人对自我能力的认知不足。接着通过“功成方信”揭示出一个人在成功之后才会被认可,强调了社会对个人的评价往往滞后于实际能力的展现。
其次,“平原门下三千客”一语,在夸张中展现了当时人才济济的气象,然而“得力何曾是素知”则进一步指出,即使有如此众多的才俊,真正得到重用的又有多少呢?这不仅反映了周昙对历史人物的思考,也突显了社会对人才的选择和机遇的偶然性。
整首诗通过平实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对个体才能和社会认同的深刻思考,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富含人生的智慧,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反思,表达了对个体才能的重要性与机遇的偶然性之间关系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囊中颖脱锥”意味着什么?
“得力何曾是素知”表达了什么观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周昙的诗更关注历史与人才的关系,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词的丰富内涵,但关注的侧重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