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哭㔶十五章 其三》

时间: 2025-04-27 07:02:39

诗句

念汝虽孩童,气已负山岳。

送汝已成人,行路已悲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02:39

原文展示:

念汝虽孩童,气已负山岳。送汝已成人,行路已悲愕。

白话文翻译:

虽然你还是个孩子,但你的气概已经像高山大岳那样雄伟。如今我送你成人,走上人生的道路,却看到你面露忧郁和困惑。

注释:

  • :思念、关心。
  • :你,古代用语。
  • 孩童:指年幼的孩子。
  • :气概、志气。
  • 负山岳:形容气概雄伟,像承载着山岳一样。
  • 送汝:送你,祝福你。
  • 已成人:已经长大,成为成年人。
  • 行路:行走、生活的道路。
  • 悲愕:悲伤和困惑,失落和迷茫。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表达了对年轻人前途的关心和对成长中困难的感慨。诗人辛弃疾在其生平中也经历了许多波折,对年轻人的成长道路更是有深刻的体会和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的词风豪放激昂,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辛弃疾的诗词作品数量众多,涵盖了历史、政治、爱情等多个主题。

创作背景:

《哭㔶十五章》是辛弃疾在晚年时写的作品,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期望与担忧。诗中流露出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与对社会现状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比孩童与成人的气质变化,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成长的艰辛。开头两句“念汝虽孩童,气已负山岳”表达了对年轻人潜力的赞美,显示出诗人对未来的期许与信心。接下来的“送汝已成人,行路已悲愕”则转向现实,揭示了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和挑战。整首诗在情感上由赞美转向忧虑,展现了诗人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与深切关怀,表现出一种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念汝虽孩童:表达了对年轻人的关怀,虽然他们年纪尚小,但内心的气概和志向却不容小觑。
  2. 气已负山岳: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年轻人所具备的无畏精神。
  3. 送汝已成人:表达了对年轻人成长的祝福,寄托了对他们未来的期望。
  4. 行路已悲愕:表现了成长过程中面对的困惑和无奈,暗示人生道路的艰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年轻人的气概比作负担山岳,强调其雄伟。
  • 对比:孩童与成人的心态变化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成长的艰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的期望与担忧,特别是对他们在面对生活困惑时的关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未来的寄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孩童:象征纯真与潜力。
  • 山岳:象征伟大与崇高的理想。
  • 行路:象征人生旅途。
  • 悲愕:象征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气已负山岳”是指什么?

    • A. 孩童的体力
    • B. 孩童的气概
    • C. 山的重量
  2. “行路已悲愕”中的“悲愕”指的是什么?

    • A. 快乐
    • B. 困惑与忧伤
    • C. 平静
  3. 诗人对于年轻人的情感是?

    • A. 失望
    • B. 期望与担忧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辛弃疾更侧重于对人生道路的思考,而李白则强调及时行乐,展现了不同的人生态度。辛弃疾的作品往往蕴含更多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诗词全集》
  • 《宋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送赵侍郎被召 其三 送赵侍郎被召 其二 送赵侍郎被召 其一 湖庄春晚 和西园胡季履见寄 其一 雨后早行 邵武赵使君挽章二首 其二 赵知宗挽诗三首 其三 陈伯量挽诗二首 其二 得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耂字旁的字 包含源的成语 草字头的字 二八佳人 堕指裂肤 牵鬼上剑 明哲保身 宽衍 倾城而出 豸字旁的字 游弈 幾字旁的字 敬酒不吃吃罚酒 虽恐 辑绥 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