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1:42: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42:00
蓦山溪·小桥流水
辛弃疾 〔宋代〕
小桥流水,欲下前溪去。唤取故人来,伴先生风烟杖屦。
行穿窈窕,时历小崎岖,斜带水,半遮山,翠竹栽成路。
一尊遐想,剩有渊明趣。山上有停云,看山下濛濛细雨。
野花啼鸟,不肯入诗来,还一似,笑翁诗,句没安排处。
在小桥流水间,想要下去前面的溪流。呼唤老朋友来,陪伴我在这山水间散步。
行走在幽深的小道上,偶尔遇到些许崎岖,水流斜带而过,山影半遮,翠竹栽种成路。
一杯酒中,悠然遐想,剩下渊明的趣味。山顶停着云,看山下细雨蒙蒙。
野花啼鸟,不肯入诗,犹如笑翁的诗句,难以安排在此。
作者介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军事家。他的词风豪放、奔放,常反映出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辛弃疾晚年,他在政治上屡遭挫折,内心充满忧虑,但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寄托与安慰。表达了他对旧友的思念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蓦山溪·小桥流水》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词作。起初的“小桥流水,欲下前溪去”便勾勒出一幅静谧的山水画面,展现出诗人渴望亲近自然的心情。接着,诗人呼唤故人,意在寻求陪伴,共同享受这自然之美,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接下来的描写则更加细腻,将行走中的景象娓娓道来,曲折的小路、斜流的溪水、半遮的山影,以及翠竹栽成的路径,构成了一幅优美的自然图景。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内心的思考,提到“渊明趣”,显示出诗人对陶渊明生活态度的认同和向往。云在山上停留,细雨在山下飘洒,构成了一个悠然自得、宁静致远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境界。同时,最后一句“野花啼鸟,不肯入诗来”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孤独,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使用了拟人(“野花啼鸟”),比喻(“一尊遐想”),对仗(“小桥流水”与“故人来”)等手法,使得整首词更具韵律感和意境。
主题思想: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哲理思考,流露出一种孤独而又豁达的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渊明”指的是哪位古代诗人?
“小桥流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