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28: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28:21
茅屋三间槿作篱,
白头婆子葺冬衣。
儿童饱饭黄昏后,
短笛横吹唤不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农家的生活场景:三间茅草屋用木槿树枝做成的篱笆,白发的老妇人在为家人缝制冬衣。傍晚时分,孩子们吃饱了饭,但却在外面玩耍,任凭母亲用短笛唤他们回家。
宋伯仁,生于宋代,具体生卒年不详。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描绘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体现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背景为当时的农村生活,诗人通过描绘朴实的农家场景,表达对农民生活的关注与理解,反映了社会底层人们的艰辛与温暖的家庭情感。
《农家》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温馨的农村家庭生活场景,展现了农民的辛勤与宁静。诗开头提到的“茅屋三间”,不仅展示了农家的简朴,而且体现了农村的安宁。用“槿作篱”的细节,勾勒出自然与人居和谐共存的画面,表现出农家对自然材料的依赖与智慧。
接着,白头婆子在为家人缝制冬衣,展现了家庭的温暖与慈爱。老妇人的形象,既是对传统美德的赞美,也是对农家女性辛勤劳作的认可。尤其是“儿童饱饭黄昏后”,描绘了孩子们温饱的幸福,反映了农家生活的美好与安定。
最后一句“短笛横吹唤不归”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短笛声中蕴含着母亲的呼唤与关怀,但孩子们却乐于在外玩耍,象征着自由与无忧无虑的童年。这一对比,突显了家庭的温暖与孩子的天真,传达出一种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人情味。
该诗通过描绘农家的生活场景,展现农村的宁静与温暖,表现了对农民生活的关心与对家庭情感的赞美。
诗词测试:
诗中“茅屋”是指什么样的房屋?
“儿童饱饭黄昏后”中,儿童的状态是?
短笛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