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1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4:29
高阳台 闰七夕
作者:袁绶 〔清代〕
鸳杼重停,鹊桥又渡,银河瑟瑟涵秋。
笑指星榆,明蟾已上枝头。
含情欲话三旬别,问仙郎可省离愁。
算佳期,不分今年,两度绸缪。
人间共盼輧车过,早心香篆袅,眉案光浮。
露径蛛丝,穿针犹倚高楼。
花冠莫便潜催曙,愿凉宵更闰莲筹。
乞天孙,富贵长生,吉语仍留。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佳节的温馨情景,诗人感叹于牛郎织女的重聚与人间的美好愿望。诗中提到的“鸳杼”和“鹊桥”象征着爱情的美好,而“银河瑟瑟”则描绘了夜空的宁静与清幽。诗人一方面期待着与爱人的重逢,另一方面又对离别感到惆怅。佳期不可再分,象征着对爱情的期盼与珍惜。人们共同期待着七夕的到来,心中点燃着爱的香篆,营造出温馨的气氛。最后,诗人祈愿天赐幸福与长生,表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七夕节起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传说中牛郎与织女因天帝的阻隔只能每年七月初七在鹊桥相会。这个节日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诗人通过描绘这一典故,表达对爱情的向往与珍视。
作者介绍:袁绶,清代诗人,擅长词作,其作品多描绘爱情、生活等主题,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闰七夕之时,正值夏秋交替,情感愈发浓烈,诗人借此佳节表达对爱情的向往与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高阳台 闰七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期盼。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等,使得整体结构和谐美丽。开头部分“鸳杼重停,鹊桥又渡”,直接引出七夕的主题,让人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接着“银河瑟瑟涵秋”,展现出夜空的宁静与清冷,仿佛暗示着离别的惆怅。
而在诗的中段,诗人对离别的思念和对重聚的期待交织在一起,表现出深厚的情感。尤其是“算佳期,不分今年,两度绸缪”,强调了时间的珍贵与爱情的恒久。最后几句则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充分表现了七夕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美好愿景,充满了对爱情的向往与期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七夕佳节的美好场景,表达了对爱情的珍视与向往,展现了人们对团圆与幸福的美好愿望。
诗词测试:
“鸳杼重停,鹊桥又渡”中的“鹊桥”指的是:
A. 一座桥
B. 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
C. 一种鸟
答案:B
“银河瑟瑟涵秋”中“瑟瑟”形容的是:
A. 热闹
B. 宁静
C. 悲伤
答案:B
本诗的主题主要围绕:
A. 离别
B. 友情
C. 爱情与团圆
答案:C
以上为《高阳台 闰七夕》的详细解析与理解,希望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