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2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4:54
高阳台 题津楼惜别图次重审韵
作者: 袁克文 〔清代〕
归梦淩云,征魂侵月,声声愁彻清笳。
风树烟城,良宵度遍谁家?
年时谙尽人离别,怯东风吹断天涯。
费沈吟,寒烛轻摇,红袖低斜。
千金一刻春无价。
魂销桥柳,泪咽汀葭。
北渚南津,匆匆地迩思遐。
牵衣挥袂浑閒事,任欷歔潭水桃花。
愿来时,欢绪长凝,望眼无遮。
我在梦中飘荡在云端,魂魄游荡在月光之下,听到的声音一声声令人愁苦,直透清笳的音韵。
风吹树影,烟雾笼罩的城市,良辰美景不知道会在谁家度过?
年年岁岁我都熟悉人们的离别,害怕东风吹断了天边的思念。
我费尽心思沉吟,寒烛微微摇曳,红袖轻轻低垂。
这一刻春天的价值千金难买。
魂魄在桥边的柳树中消散,泪水在汀洲的芦苇中咽下。
北边的渚,南边的津,匆匆的脚步让思绪遥远。
牵衣挥袂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任凭哀伤在潭水和桃花间低语。
我希望再次相见时,欢愉的心情能够长久凝聚,眼望远方没有阻隔。
作者介绍:袁克文,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词风清婉见长,善于描写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离别之际,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体现了人们对于离别、思念的普遍情感。
这首《高阳台 题津楼惜别图次重审韵》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离别时的愁苦与思念。诗的开头便以“归梦淩云,征魂侵月”引入,营造出一种梦幻而又哀伤的氛围。作者用“声声愁彻清笳”来传达内心的忧伤,清笳的声音与诗人的愁苦形成了完美的呼应。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良宵美景的孤寂,“风树烟城”与“谁家”相对,突出了在美好夜色中,独自一人的无奈与孤独。作者进一步通过“年时谙尽人离别”揭示了对离别的深刻理解,经过多次的分别,作者变得更加敏感与脆弱。
“费沈吟,寒烛轻摇,红袖低斜”这一句不仅描绘了环境的静谧,也突显了作者内心的沉重与对往昔的缅怀。最后,诗的结尾以“愿来时,欢绪长凝,望眼无遮”寄托了盼望重聚的美好愿望,情感由悲转喜,给人以希望。
整首诗在词句的构造上错落有致,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深邃,是清代诗词中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友人深切的思念,情感细腻而真挚,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重聚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千金一刻春无价”中“春”指的是什么?
诗中哪个意象与思念相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袁克文的《高阳台》与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离别之情,但袁克文更注重内心的细腻感受和环境的描绘,而李白则强调离别的壮丽与情感的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