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更漏子 其三》

时间: 2025-07-28 14:58:22

诗句

幔钩绳,复斗穗。

寒夜美人半睡。

云掩絮,月胧明。

枕函亭钏声。

蚕烛耀。

飞蛾绕。

门外乌啼难晓。

燔蕙烬,隐纱笼。

罘罳划碎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4:58:22

原文展示:

幔钩绳,复斗穗。寒夜美人半睡。云掩絮,月胧明。枕函亭钏声。蚕烛耀。飞蛾绕。门外乌啼难晓。燔蕙烬,隐纱笼。罘罳划碎红。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夜晚,美人半梦半醒,帐帘上挂着绳子,斗篷的穗头轻轻摇曳。云层遮掩着绵绵的花絮,月光朦胧而明亮。枕边传来轻轻的钏声,像是蚕蜡烛光闪烁,飞蛾在光芒中盘旋。门外乌鸦啼叫,声音模糊而难以分辨。燃烧着的蕙草余烬,隐约透出纱帐中的红色光影。

注释:

  • 幔钩绳:指的是挂帐的绳子。
  • 斗穗:斗篷上的装饰穗子。
  • 寒夜:寒冷的夜晚,营造出孤寂的氛围。
  • 美人:指女子,通常代表柔情和美丽。
  • 云掩絮:云朵遮掩着轻柔的花絮,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钏声:指的是枕边钏的声音,象征着细腻的情感。
  • 蚕烛:古代的一种蜡烛,照亮周围的环境。
  • 飞蛾:在烛光中飞舞的小昆虫,象征着对光明的追逐。
  • 乌啼:乌鸦的叫声,带有一种孤寂的意境。
  • 蕙烬:指的是燃烧的蕙草的余烬,透出微弱的光。
  • 隐纱笼:隐约透出的光影,增添了神秘感。
  • 罘罳:指的是细密的网状物,可能用来遮挡或装饰。

典故解析:

此诗虽未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寒夜美人”、“乌啼”等意象,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孤独美的追求,并与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月夜、女子、孤独等主题相呼应,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美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奇龄,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风景、抒情和女性之美。他的词风婉约,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作品或许是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创作,描绘了一个孤独而美丽的场景,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爱情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更漏子 其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寒冷夜晚的情景,诗中描写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美感,展现了诗人对女性温柔的赞美和对孤独的深刻理解。整首词在意象上极为精致,运用了“幔钩绳”、“斗穗”、“云掩絮”、“月胧明”等词句,给人一种朦胧而迷离的感觉。在氛围的营造上,诗人通过声音的描写(如“乌啼难晓”、“枕函亭钏声”)和光影的变化(“蚕烛耀”、“罘罳划碎红”)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孤独感与无奈。尤其是“飞蛾绕”这一意象,暗示着对光明的追逐与向往,却又伴随着无尽的疲惫和迷茫。诗人通过对夜晚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幔钩绳,复斗穗。”:描绘帐帘的细致,显示出环境的温馨却又显得孤独。
    • “寒夜美人半睡。”:强调了夜的寒冷与美人半梦半醒的状态,暗示着某种情感的纠葛。
    • “云掩絮,月胧明。”:营造出朦胧的夜色,云层遮掩着月光,增强了孤独的感觉。
    • “枕函亭钏声。”:细微的声音传来,象征着思绪的浮动与内心的感受。
    • “蚕烛耀。飞蛾绕。”:烛光的微弱,飞蛾的倦怠,氛围愈加沉寂。
    • “门外乌啼难晓。”:乌鸦的啼叫,引发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 “燔蕙烬,隐纱笼。”:余烬中的微光,神秘而又温暖,但同时也带有一丝悲凉。
    • “罘罳划碎红。”:像是打破了某种宁静,突显出一种无奈和脆弱。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胧明”比喻朦胧的月光。
    • 拟人:如“飞蛾绕”赋予飞蛾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感。
    • 对仗:整首诗句对仗工整,韵律感强烈,增强了诗歌的美感和节奏。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夜晚的孤独美,表达了对女性的细腻情感和对生活无常的感慨,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夜晚:象征着孤独与思考的时刻。
  • 美人:象征着柔情与美好,但也暗示着内心的无奈。
  • 飞蛾:象征追求光明的努力与无奈。
  • 乌啼: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无常。
  • 烛光:象征希望与温暖,但又是脆弱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夜美人半睡”反映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兴奋
  2. “云掩絮,月胧明”中的“云”主要形容了什么?

    • A. 明亮
    • B. 朦胧
    • C. 喧闹
  3. 诗中“飞蛾绕”意象表达了什么?

    • A. 对光明的追求
    • B. 对黑暗的向往
    • C. 对孤独的享受

答案

  1. B. 孤独
  2. B. 朦胧
  3. A. 对光明的追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毛奇龄的《更漏子 其三》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在描写孤独与思念,但毛奇龄更侧重于细微的环境描写,而李清照则更多地抒发内心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相关的文学评论和研究文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六月喜雨三首 次奉少游梅韵 瓦店雨作四首 郡中上元灯减旧例三之二而又迎送使客七首 雨后晚步郡圃二首 其一 雨作,抵暮复晴五首 寄题太和丞公沈君公馆亭台四咏·真清亭 正月二十四夜,朱师古少卿招饮小楼看灯二首 芗林五十咏 其十四 竹斋 赠刘惠卿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枸的词语有哪些 大字旁的字 挂席为门 气字旁的字 五将 安安逸逸 玉字旁的字 绞丝旁的字 夏谚 另当别论 山字旁的字 迁奠 每时每刻 包含违的成语 遗泄 死伤枕藉 古圣先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