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2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21:52
东晋成阳旧著声,
寥寥今复仰芳名。
为言仁者多昌后,
共道孙枝尽发萌。
万古忠魂依相水,
一时郢调集层城。
由来返驭吾家事,
亦有王遵叱驭行。
东晋时期的成阳,曾经声名远扬,
如今仍然寥寥可数,仰望着它的名声。
人们说仁德之士后代繁荣,
大家都说孙氏的后代正茁壮成长。
万古的忠魂依然在相水旁,
而当时郢国的乐调则汇聚在层层城郭。
从古至今,家庭的事情总是需要理顺,
也有王遵的训诫和治理之行。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三奇,明代诗人,以其清新婉丽的诗风著称。生于士族之家,受传统文化熏陶,对历史典故有深入研究,注重诗歌的意境与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谒忠孝祠志感》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文化复兴之际,强调忠孝美德,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传统伦理的崇敬与追求。
《谒忠孝祠志感》是一首表现忠孝精神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家族的追溯,揭示了忠孝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开篇提到东晋的成阳,表明了这一地区曾有过辉煌的历史,而今只剩下少许人的记忆,显示出历史的沧桑感。接着,诗人提到仁者的后代繁荣,表达了对德行的赞美,表明只有具备仁德的人才能够在后代中发扬光大。
“万古忠魂依相水”一句,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忠臣的缅怀与敬仰,表现出对忠诚精神的追求。同时,提到“王遵叱驭行”,则是在强调治理家务和为人处世的哲理,传达出一种理想的生活态度,即在家庭和社会中都应当秉持忠诚与责任。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意象运用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忠孝传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使得这首诗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激励后人铭记忠孝的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忠孝的主题展开,强调传统美德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性,传达出诗人对历史忠臣的尊崇与对后世的期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哪个历史人物的忠诚精神?
诗中提到的“万古忠魂”主要表达了什么?
“为言仁者多昌后”中的“仁者”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王三奇的诗更注重忠孝文化的传承,而王勃则更多表达个人情怀与时代的忧虑。两者都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但情感基调和关注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