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2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7:19
牡丹
作者: 孙鲂 〔唐代〕
意态天生异,转看看转新。
百花休放艳,三月始为春。
蝶死难离槛,莺狂不避人。
其如豪贵地,清醒复何因。
这首诗通过描写牡丹的独特风采,表达了春天的气息与花卉的美丽。牡丹的姿态天生就与众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美丽愈加显现。百花在这个季节并不争艳,真正的春天在三月才开始。即便是蝴蝶也难以离开这美丽的围栏,而燕莺则在此地肆意欢唱。如此华贵的地方,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清醒呢?
作者介绍: 孙鲂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花卉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正值百花齐放之时,诗人以牡丹为题,反映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这首《牡丹》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展现了牡丹花的独特魅力与春天的生机。诗的开头“意态天生异”便直接点出牡丹的与众不同,暗示其在众多花卉中的高贵地位。接下来的“转看看转新”则生动地描绘了牡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展现出的新姿态,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在“百花休放艳,三月始为春”一句中,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牡丹的早熟与独特,三月春意渐浓,其他花卉尚未盛开,只有牡丹勇敢地绽放,成为春天的先声。此时,蝶与莺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春的意象,蝴蝶虽死也不愿离开美丽的围栏,而莺雀则在此欢歌,表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
最后两句“其如豪贵地,清醒复何因”则引发了对美的思考,华贵的景致下,是否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意义?整首诗在清丽的艺术风格中,流露出诗人对生命、美和春天的热爱与思考,表现出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艺术性,如“蝶死难离槛”表现了生命对美的依恋。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自然之美的独特与珍贵,以及生命在美好瞬间的感悟,展现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敬与热爱。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花卉是哪一种?
“意态天生异”中的“异”意指什么?
蝴蝶在诗中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