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06:2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06:24:53
蛙
赵希迈 〔宋代〕
閒池草色青,蝌蚪自滋生。
尚觉窥天小,何因妒月明。
通宵成乐部,过雨杂棋声。
静者心无役,从君取意鸣。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池塘,池边的草色青翠,蝌蚪在水中自由生长。诗人还觉得这小小的池塘仿佛在窥视天空,为什么要妒忌那明亮的月亮呢?整夜的蛙声仿佛是一种乐音,雨后的夜晚更是夹杂着棋声。心中宁静的人不受世俗的束缚,反而从蛙的鸣叫中获取灵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赵希迈,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反映内心情感,常通过细腻的观察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时代背景下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表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赵希迈的《蛙》通过对池塘、蝌蚪、蛙声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的自然观和内心的感悟。诗的开头,池塘的青草与蝌蚪的生长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赞美。接着,诗人用“窥天小”来形容池塘的渺小,表现出对浩瀚天空的敬畏与思考,暗示世间事物的相对性。随后提到“妒月明”,引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羡慕与嫉妒,反映出人对美的渴望和追求。
整首诗的后半部分更是将蛙声与棋声相结合,表现出一种宁静而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诗人通过“静者心无役”一语,强调心灵的宁静与自由,这种心态使得诗人能够从大自然中获得灵感,通过蛙的鸣叫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生活哲学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自然中寻找内心平静与智慧的主题,通过描绘蛙声和自然景象,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哪个?
“何因妒月明”中的“妒”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静者心无役”是强调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