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0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09:51
辞座主侍郎
杜荀鹤
一饭尚怀感,况攀高桂枝。
此恩无报处,故国远归时。
只恐兵戈隔,再趋门馆迟。
茅堂拜亲后,特地泪双垂。
一顿饭的恩情我尚且心存感激,更何况是攀登高贵的桂树呢?
这份恩情无处回报,故乡遥远归来的时刻将至。
只怕战乱会阻隔,再次走进门馆的时日会推迟。
在茅屋拜见亲人之后,我特意流下双泪。
作者介绍:杜荀鹤,唐代诗人,字子美,号青雀,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903年。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写生活的细节,尤其擅长写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杜荀鹤离开任职的地方,辞别友人之际,表达了对恩情的感激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感,首句“一饭尚怀感”,用“一饭”来引出对恩情的感激,体现了作者的品德和对朋友的珍视。接下来的“况攀高桂枝”,则用桂树的高贵象征朋友的地位,进一步强调了恩情的珍贵。
诗的中间部分“此恩无报处,故国远归时”,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无奈与愁苦。他意识到自己无法回报这份恩情,而故乡又遥不可及,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此刻显露无遗。接着“只恐兵戈隔,再趋门馆迟”,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战乱可能使得自己无法再见好友。
最后一句“茅堂拜亲后,特地泪双垂”,在拜见亲人后流下泪水,既是对亲情的感动,也是对友谊的深切怀念。这种情感的交织,突出了诗人在动荡时代对人情冷暖的敏感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恩情的感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可能面临的隔阂的忧虑,体现了作者对人情的敏感与对社会动荡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高桂枝”象征什么?
“一饭尚怀感”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激?
诗中提到的“兵戈”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