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0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07:10
赠张相镐其二
作者:李白
内容:
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
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
苦战竟不侯。当年颇惆怅。
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
英烈遗厥孙。百代神犹王。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龙颜惠殊宠。麟阁凭天居。
晚途未云已。蹭蹬遭谗毁。
想象晋末时。崩腾胡尘起。
衣冠陷锋镝。戎虏盈朝市。
石勒窥神州。刘聪劫天子。
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
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
六合洒霖雨。万物无雕枯。
我挥一杯水。自笑何区区。
因人耻成事。贵欲决良图。
灭虏不言功。飘然陟蓬壶。
惟有安期舄。留之沧海隅。
这首诗的意思是:
我和张相镐同为陇西人,早先是汉朝的边疆将领。
他的功绩遍及天地,名声如青云般高飞。
虽然他辛苦征战却未能封侯,年少时对此十分惆怅。
世间传颂他在崆峒山的勇气,英气勃发如同金风送爽。
那些英烈们的后代,百年之后仍然被神灵所怀念。
我十五岁时就观览奇书,写作赋作超越了相如。
他受到皇帝的特别宠爱,居住在天上的麟阁。
但在晚年时,仍然未能如愿,遭受谗言的毁谤。
我想象着晋末时的景象,胡人烽火四起,国家动荡。
衣冠士子处于战乱之中,敌人充斥市场。
石勒窥视着神州,刘聪甚至劫持了天子。
我抚剑吟啸,胸怀壮志,心中怀有千里之志。
发誓要斩杀鲸与鲵,清澈的洛阳水得以澄清。
天地之间洒下甘霖,万物皆不再枯萎。
我举杯饮水,自己一笑,何必如此计较。
因他人耻辱而成就事业,贵在于决策良方。
消灭敌人不必言功,飘然而去如同仙人。
只有安期生留下的舄,留在海的角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享有“诗仙”的美誉。他的诗歌风格奔放不羁,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创作背景:
《赠张相镐其二》创作于李白早期,他的朋友张相镐曾是边将,李白此时对英雄豪杰的敬仰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通过诗歌表达出来。诗中反映了李白对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理想的矛盾心理。
李白的《赠张相镐其二》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个人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张相镐的赞美与回忆,展现了李白对英雄主义的崇拜与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开篇即以陇西人自居,借此拉近与张相镐的距离,强调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的壮志与抱负,展示出对英雄的渴望。
整首诗中,李白不仅歌颂了张相镐的英勇,还反映了自己的失落与惆怅。尤其是“苦战竟不侯”的句子,流露出对历史英雄在功名利禄面前的无奈与失落,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悲壮的气氛。
李白在诗中提及的历史典故,如石勒与刘聪的事迹,不仅增强了诗的历史厚度,也反映了对当时政局的深刻关注。他通过“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展现了自己的豪情壮志,虽身处乱世,但依然心怀壮志,表示了对理想的坚持与追求。
最后,李白以“我挥一杯水,自笑何区区”结束,体现出一种看淡功名与名利的态度,表现了他超然物外的洒脱与不羁,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英雄理想的追求与对历史变迁的深思,表现出李白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矛盾的感慨,以及对英雄精神的传承与敬仰。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也反映了他对未来理想的追求与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陇西”指的是现在的哪个地方?
李白在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石勒和刘聪分别代表哪个朝代的统治者?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与对历史的思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李白的生平及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