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0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0:10
行行游且猎篇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知游猎夸轻趫。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在边城长大的孩子,生来未曾读过一字书,只知道游猎来炫耀自己轻快的身姿。胡马在秋季丰肥,吃着白草,骑马的身影轻盈而不自满。金鞭扫过雪地发出声响,喝酒后呼唤鹰隼出远郊。弓弦拉得满月般圆,箭矢射出毫不虚发,双鸧飞起,连着落下的鸟儿如箭般疾飞。海边观看的人都感到畏惧,英气与狂风在沙石中激荡。儒生不如游侠,白发苍苍后再下帷幕还有什么意义呢?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诗歌的豪迈奔放而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豪情壮志及对自由的向往。
《行行游且猎篇》创作于李白中年时期,正值他游历四方,游侠精神与豪放性格的体现。诗中反映了李白对游侠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儒生生活的批判,表现出他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行行游且猎篇》展现了李白对游侠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儒生生活的质疑。全诗以边城的游猎活动为主线,描绘了马匹的英姿、猎人的豪情与自然的壮丽。开头两句,诗人通过“生年不读一字书”的描述,表现出游猎者的洒脱与自由,强调了知识与生活方式的不同。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胡马秋肥宜白草”的形象,表现出大自然的丰饶与游猎的乐趣。
在诗的中段,李白通过“金鞭拂雪挥鸣鞘”的生动描写,展示了游猎者的英武与豪放。而“弓弯满月不虚发”的句子,则强调了游猎者的精准与勇猛,展示了他们的自信与能力。最后,李白以“儒生不及游侠人”总结,表达了他对游侠生活的赞美与对传统儒生生活的讽刺,强调了生活的自由与真实。
整首诗充满了洒脱、豪放的气息,展现了李白对生命、自由与自然的热爱,具有较强的生活哲学意义。
全诗通过游猎的描写,表达了李白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对儒生生活的批判,展现了豪放不羁的个性与对自然的热爱。
李白在《行行游且猎篇》中用什么比喻来形容弓的状态?
A. 弓高如山
B. 弓弯满月
C. 弓如虹
D. 弓如水
诗中提到的“游侠”生活与“儒生”生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A. 游侠追求自由,儒生追求知识
B. 游侠更富有,儒生更贫穷
C. 游侠更有名望,儒生地位低下
D. 游侠生活在城市,儒生生活在乡村
诗中“金鞭拂雪”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A. 骑马时的英姿
B. 在雪中打猎
C. 冬天的景象
D. 马匹的饲料
李白与王之涣的作品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更强调个体的自由与豪放,而王之涣则更注重景物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