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5:00
送仲明赴举
进退士所重,视天为鼓钲。
采薇北山曲,濯足南涧滨。
高风岂不伟,奈何万苍黔。
道可济天下,不必丘园尊。
先生一世士,抱宝三家村。
蚤日湖海兴,搅须见霜根。
我尝叹洄洑,再拜愿有言。
钓鱼须远去,沮洳无鲸鲲。
北风折群木,严驾夙在门。
万里著掌间,一舸气已吞。
岷峨赖君重,努力答山灵。
造物饱阅骏,眼未见此人。
小却犹玉堂,尚堪托斯文。
贱子惜此别,赠送惭空樽。
唯有清夜梦,相逐东南奔。
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仲明赴举(参加科举考试)的祝福和期望。诗中提到士人所重视的进退之道,仿佛将天看作是鼓声的节拍。北山的采薇曲,南涧的浸足,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高风亮节固然伟大,但为何世人却常常迷失?理想的道路可以通往天下,不必拘泥于世俗的名利。朋友仲明乃一代英才,怀才不遇,此时正是他展翅高飞之际。早晨的湖海正兴盛,搅动着岁月的根基。我曾感叹世事变迁,向他再三致敬,期望他能有所作为。钓鱼需要远离污泥浊水,北风呼啸,树木折断,严峻的考验已经在眼前。万里之行在掌握之中,舟行气吞天下。岷峨的高峰寄托了对君子的重托,愿你努力回报山的灵气。造物主虽见多识广,却尚未见到你这个人才。虽然身处小小的玉堂之中,仍然可以托付于高雅的文采。可怜我这贱子与君别离,心中惭愧无以相赠,唯有在清夜的梦中,追逐着东南的方向,愿你能展翅高飞。
作者介绍:李流谦,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文人竞争的时代,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朋友仲明赴举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期望,同时也映射出作者对理想和现实的思考。
《送仲明赴举》是一首兼具深情与哲思的送别诗。李流谦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士人的理想与追求,同时表达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开篇即以“进退士所重”引入,强调士人所重视的道德与理想,并将“视天为鼓钲”作为对未来的期待,暗示人生如同鼓声般起伏不定。接下来的描绘则充满了自然的意象,通过“采薇北山曲”与“濯足南涧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仰。
诗中“高风岂不伟,奈何万苍黔”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诗人对高尚品德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随着情感的深入,作者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期望,希望他能在理想的道路上不懈努力,超越世俗的束缚。
结尾的“唯有清夜梦,相逐东南奔”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意象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李流谦作为一位士人的理想与情怀,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与期望,同时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诗人希望朋友能够在理想的道路上不懈努力,不被现实所困扰,展现出高尚的品德。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流谦的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诗中提到的“高风岂不伟”是对什么的赞美?
“唯有清夜梦,相逐东南奔”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首诗都蕴含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未来的展望,但李流谦的作品更强调个人的奋斗与友谊的珍贵,而王之涣则更多地抒发了对壮丽河山的赞美与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