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0:34
兴隆寺斋居
作者: 孟洋 〔明代〕
斋日斋居僧舍深,
昼帘花竹细阴阴。
诸天树色浮佳气,
下界莺啼入梵音。
京国风烟虚在眼,
边城戎马实惊心。
他乡自喜逢春色,
不道愁多更苦吟。
在斋戒的日子里,我居住在僧舍深处,
白天窗帘后花竹的影子细细绵绵。
天空的树色散发出美好的气息,
地面的黄莺鸣叫传入了佛音。
京城的烟火在眼前虚幻不实,
边疆的战争实在令我心惊。
在他乡我自喜遇到春色,
却不知道愁苦更多只能吟唱。
孟洋,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诗词见长,其作品常表现出对佛教的关注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其诗风清新淡雅,富有禅意。
本诗写于斋戒期间,表达了作者在僧舍中静心修行的状态,以及对外界动荡不安的感受。诗中流露出他对和平宁静的向往与对现实苦难的反思。
《兴隆寺斋居》是一首富有禅意的诗,描绘了作者在斋戒期间的内心世界和周遭环境。开头两句“斋日斋居僧舍深,昼帘花竹细阴阴”,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僧舍的静谧与安宁,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心灵得以放松。接着“诸天树色浮佳气,下界莺啼入梵音”,将自然景色与佛教的氛围结合,展现出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作者的心境逐渐复杂,“京国风烟虚在眼,边城戎马实惊心”,从静谧的僧舍转向外界的动荡,作者感受到京城的繁华与虚幻,以及边疆战争的真实与残酷。这种强烈的对比,突显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两句“他乡自喜逢春色,不道愁多更苦吟”,表达了作者在他乡欣赏春色的喜悦,却又因心中的忧愁而感到苦闷。整首诗通过精致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外界动荡的敏感与内心宁静的追求,令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面对外界动荡与内心宁静之间的挣扎,反映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苦闷的深思。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与人生感悟。
“斋日斋居”中的“斋”指的是:
A. 餐饮
B. 斋戒
C. 旅行
D. 休息
诗中提到的“京国”指的是:
A. 边疆
B. 乡村
C. 京城
D. 海边
本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幸福快乐
B. 忧愁苦闷
C. 愤怒不平
D. 满足安宁
与孟洋的《兴隆寺斋居》相比,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内心的寂寞,但李白的诗歌更加直接而奔放,而孟洋则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对比,展现出一种内心的矛盾与深刻的思考,体现出禅宗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