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48: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48:14
倒著接䍦归,马嘶城下路。太守醉不醒,儿童歌日暮。
把马车倒着接回,马在城下嘶鸣。太守喝得醉醺醺的没有醒来,孩子们在黄昏时分唱着歌。
“太守醉不醒”可能隐喻当时政治官员的贪酒无能,象征着士人对官场的失望和批判。儿童的歌声则与社会的纯真形成对比,显示出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
胡奎,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为儿童歌谣,语言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襄阳童儿歌》产生于明代,社会动荡,儿童的童趣与成人世界的复杂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们渴望纯真、安宁的心情。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展现了黄昏时分的城市生活。诗中以“倒著接䍦归”开头,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马车行驶的画面,随之而来的“马嘶城下路”则增添了几分动感,仿佛能听到马的嘶鸣声。这里的城下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于襄阳城的黄昏时刻。
接下来,诗中提到的“太守醉不醒”,则是对社会现状的一种隐喻。太守作为地方官员,他的醉酒不仅代表了个人的放纵与失职,也反映了当时官员对政务的漠视。此时儿童的歌声在黄昏中响起,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在提醒世人,虽然大人们沉浸在酒色中,但孩子们的无忧无虑却显得弥足珍贵。
整首诗在简单的叙述中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批判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无奈与对童年纯真的向往,揭示出成人世界的复杂与儿童世界的简单。
“太守醉不醒”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诗中儿童的歌声象征着什么?
诗中“黄昏”意象传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