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襄阳童儿歌 其二》

时间: 2025-04-29 12:48:14

诗句

倒著接䍦归,马嘶城下路。

太守醉不醒,儿童歌日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48:14

原文展示:

倒著接䍦归,马嘶城下路。太守醉不醒,儿童歌日暮。

白话文翻译:

把马车倒着接回,马在城下嘶鸣。太守喝得醉醺醺的没有醒来,孩子们在黄昏时分唱着歌。

注释:

  • 倒著:倒着,指的是车辆行驶的方向。
  • 接䍦:接䍦是指把马车接回来,䍦是马车的意思。
  • 马嘶:马发出声音,表示其不安或疲惫。
  • 太守:地方官员,通常指的是一座城池的最高行政官。
  • 醉不醒:形容太守喝醉了酒,意识模糊。
  • 儿童:指的是小孩。
  • 歌日暮:在黄昏时分唱歌,日暮指的是太阳下山的时刻。

典故解析:

“太守醉不醒”可能隐喻当时政治官员的贪酒无能,象征着士人对官场的失望和批判。儿童的歌声则与社会的纯真形成对比,显示出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奎,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为儿童歌谣,语言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襄阳童儿歌》产生于明代,社会动荡,儿童的童趣与成人世界的复杂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们渴望纯真、安宁的心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展现了黄昏时分的城市生活。诗中以“倒著接䍦归”开头,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马车行驶的画面,随之而来的“马嘶城下路”则增添了几分动感,仿佛能听到马的嘶鸣声。这里的城下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于襄阳城的黄昏时刻。

接下来,诗中提到的“太守醉不醒”,则是对社会现状的一种隐喻。太守作为地方官员,他的醉酒不仅代表了个人的放纵与失职,也反映了当时官员对政务的漠视。此时儿童的歌声在黄昏中响起,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在提醒世人,虽然大人们沉浸在酒色中,但孩子们的无忧无虑却显得弥足珍贵。

整首诗在简单的叙述中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批判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倒著接䍦归:描述了马车倒着行驶的场景,给人一种忙碌的感觉。
  2. 马嘶城下路:马在城下嘶鸣,传达出一种紧张、急促的气氛。
  3. 太守醉不醒:表现了太守的失职,暗示社会的不安定。
  4. 儿童歌日暮:儿童在黄昏时唱歌,象征着纯真与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马嘶”与“儿童歌”,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马的嘶鸣仿佛在诉说着不安的情绪。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无奈与对童年纯真的向往,揭示出成人世界的复杂与儿童世界的简单。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交通、繁忙,也隐喻着社会的压力。
  • 儿童:象征着纯真、希望的未来。
  • 黄昏: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一天的结束,带有些许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太守醉不醒”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 A. 官员的醉酒
    • B. 儿童的快乐
    • C. 马的嘶鸣
    • D. 城市的繁忙
  2. 诗中儿童的歌声象征着什么?

    • A. 贪婪
    • B. 纯真与希望
    • C. 失落
    • D. 忧伤
  3. 诗中“黄昏”意象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绝望
    • C. 生命的流逝
    • D. 忍耐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襄阳童儿歌》与《静夜思》,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人们的情感,但《襄阳童儿歌》更关注社会现实,而《静夜思》则是个人的思乡之情。两者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晨兴用俞立之韵 廉园会饮 休日郊外 久雨初霁书所寓壁 上都道中 冬夜早起 晨起 惜鹤十首 其四 忆鹤 惜鹤十首 其三 挽鹤 惜鹤十首 其二 病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交臂相失 渊旨 身非木石 魑魅魍魉 照呼 寸字旁的字 镸字旁的字 视如畏途 建之底的字 包含鼎的词语有哪些 妇人之见 土业 户字头的字 落落晨星 龙多乃旱 折文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