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颂古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5-10 06:11:28

诗句

此老从来谩自誇,无端病眼见空华。

直教当下超三际,检点将来未到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11:28

原文展示:

此老从来谩自誇,无端病眼见空华。
直教当下超三际,检点将来未到家。


白话文翻译:

这位老者一向自我夸耀,毫无理由地病眼中只看到虚幻的繁华。
让他在当下超越三界,审视将来尚未到达的归处。


注释:

  • 此老:指的是某位老者。
  • :谎言、虚夸。
  • 自誇:自我夸耀。
  • 无端:没有理由。
  • 病眼:眼睛生病,指看问题的视角有偏差。
  • 空华:空虚的繁华,表面繁荣而内里空洞。
  • 三际:佛教用语,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空。
  • 检点:审视、检查。
  • 未到家:指未来的归宿尚未到达。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三际”源自佛教哲学,强调时间的流转与存在的无常。古代哲学中常提到的“空华”则强调世间事物的虚幻与不实,提醒人们要超脱于物质的诱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净全,宋代僧人,因其学识渊博和诗词造诣深厚而受到尊重。他的诗作通常融汇了佛教思想与个人哲理,作品具有深邃的思考和丰富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和文化繁荣之际,诗人通过对“空华”的反思,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看淡与对真理的追求,可能是对当时浮华社会的一种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老者自夸的描写,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繁华时的盲目与无知。开篇的“此老从来谩自誇”,直指那些沉迷于表面繁华而未能洞察真实的人。接着,诗人用“无端病眼见空华”表达了一种无奈,病眼象征着偏狭的视野,仿佛在警示人们看待世事时应保持清醒与理智。

“直教当下超三际”则传达了对当下生活的深刻理解,强调在瞬息万变的现实中,如何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此句流露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提醒人们应超越时间的束缚,关注内心的安宁与智慧。

最后一句“检点将来未到家”则是一种自省,暗示未来的归宿不仅仅是物质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行与成长。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对世俗繁华的批判,也蕴含了对人生本质的追问,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此老从来谩自誇”:揭示了老者的自负。
    • “无端病眼见空华”:表达了其视野的局限性。
    • “直教当下超三际”:强调超越时间的智慧。
    • “检点将来未到家”:反思未来的归宿与内心的修为。
  • 修辞手法:

    • 对比:老者的自夸与内心的空虚形成鲜明对比。
    • 隐喻:用“病眼”隐喻对世事的误解与盲目。
  •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人生的虚幻与真实,强调超越物质繁华的重要性,倡导内心的修行与智慧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病眼:象征着偏见与无知。
  • 空华:代表着虚幻的繁荣与迷失。
  • 三际: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存在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此老从来谩自誇”中的“谩”是什么意思?
    A. 真实
    B. 虚夸
    C. 赞美

  2. “空华”指的是什么?
    A. 真实的繁荣
    B. 表面的繁华
    C. 永恒的存在

  3. 诗中提到的“三际”是指什么?
    A. 过去、现在、未来
    B. 生活、死亡、复生
    C. 喜、怒、哀、乐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庐山谣》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在面对自然与人生哲理时的不同态度。李白的豪放与释净全的内敛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人生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佛教哲学与中国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清平乐 清平乐 清平乐 歙郡清明 清平乐 清平乐 和南铁兄 清平乐 清平乐 茉莉 清平乐 题素琴画兰赠清溪夫人并启 清平乐 题碧梧苍石图 珊瑚网名书题跋卷八 清平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父字头的字 以古为鉴 放眼 代结尾的成语 二字旁的字 飞字旁的字 小字头的字 包含烹的成语 来附 权书 买舟 神号鬼哭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趁虚而入 衣宵食旰 逮至 当家立事 目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