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1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16:06
原文展示:
雄奇形胜自天开,遥拱神京冠八垓。
地势直从沧海尽,山形还向太行回。
烟云深处迷盘谷,风雨声中啸剑台。
闻道宸章烛霄汉,磨崖百丈破莓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盘山的壮丽景色。雄伟的山峰自天而生,遥远地环绕着神京(北京),如同八方的顶冠。山势从辽阔的沧海一直延伸,山的形态又回向太行山。烟云缭绕之中,盘谷显得迷离;风雨交加的时候,剑台的啸声响彻云霄。听闻皇帝的文采能够照亮天汉(银河),石崖上刻的字迹高达百丈,破坏了苔藓的生长。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寅斗(1715年-1776年),字允恭,号秋水,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多样,尤其擅长山水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文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他游览盘山期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自己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思索。
诗歌鉴赏:
蔡寅斗的《游盘山 其二》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的骄傲。整首诗格调高昂,语言优美,描绘了盘山的雄伟与壮丽。诗的开头通过“雄奇形胜自天开”一句,展示了盘山的自然奇观,表现出一种大气磅礴的气势。紧接着,作者以“遥拱神京冠八垓”将盘山与京城相联系,进一步凸显了山的宏伟。
诗中“地势直从沧海尽”一句,展现了盘山的广阔和高远,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而“烟云深处迷盘谷,风雨声中啸剑台”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神秘而又动人的氛围,仿佛置身于风雨交加的山间,耳边回响着大自然的呼唤。
最后的两句“闻道宸章烛霄汉,磨崖百丈破莓苔”则引入了文化的元素,表现了诗人对文采的向往与对历史的思考。这种自然与文化的结合,使整首诗不仅仅是对风景的描绘,更是对历史、文化的感悟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盘山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祖国的热爱。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中提到的“神京”是指哪个城市?
A. 南京
B. 北京
C. 西安
D. 广州
“闻道宸章烛霄汉”中的“宸章”是指什么?
A. 诗人的作品
B. 皇帝的文才
C. 山的形态
D. 自然景观
诗中提到的“盘谷”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条河流
C. 一个山谷
D. 一座城市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