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郊晚步》

时间: 2025-07-29 07:25:32

诗句

春光日已暮,策杖过柴门。

杨柳隔溪笛,桃花何处村。

古风看父老,揖客有儿孙。

兴尽归途晚,苍然烟水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7:25:32

原文展示:

春光日已暮,策杖过柴门。
杨柳隔溪笛,桃花何处村。
古风看父老,揖客有儿孙。
兴尽归途晚,苍然烟水昏。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阳光已经渐渐暗淡,我拄着拐杖走过了柴门。
杨柳树旁传来隔溪的笛声,不知道桃花开在什么地方的村庄。
老年人穿着古朴的衣服,见到客人时都会礼貌地行礼,身边都有儿孙相伴。
游玩兴致已尽,归路显得有些晚了,远处的烟水一片朦胧。

注释:

字词注释:

  • 策杖:拄着拐杖,表示年老或行动不便。
  • 柴门:用柴木做的门,通常指乡村的门。
  • 杨柳:春天常见的树木,象征生机与柔美。
  • 溪笛:溪水旁传来的笛声,表现出自然的和谐。
  • 古风:古老的风俗,代表传统的文化。
  • 揖客:行礼问候客人,体现礼节。
  • 苍然:颜色灰暗,形容朦胧的景象。
  • 烟水:指雾气和水面,营造一种朦胧的氛围。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杨柳”和“桃花”常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象征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古风则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强调了与自然和人文的和谐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侯光第,清代诗人,擅长古体诗,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春郊晚步》创作于清代,正值春天,诗人可能在一次外出散步时受到周围美景的启发,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春郊晚步》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一个黄昏时分的春天乡村景象,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世界。开篇即以“春光日已暮”引入,营造出一种温柔而略带惆怅的氛围,暗示着时光的流逝。接着,诗人用“策杖过柴门”的动作,表现了自己的老去与身世的变化,隐含了一种对过去青春的怀念。

“杨柳隔溪笛,桃花何处村”一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和谐美。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现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此处的“笛声”富有音乐感,似乎在呼应春天的气息,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古风看父老,揖客有儿孙”则展现了乡村的人情味,诗人通过描绘老人的风采和家庭的温馨,传达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亲情的珍视。最后两句“兴尽归途晚,苍然烟水昏”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让人思考人生的旅程与归属。整体来看,诗歌在描写春天的美景中融入了对人生的感悟,既写景又抒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光日已暮:春天的阳光渐渐消逝,暗示时间的流逝。
  2. 策杖过柴门:拄着拐杖经过乡村的小门,表现诗人的老态及乡村生活的平凡。
  3. 杨柳隔溪笛:在溪水旁的杨柳树下传来悠扬的笛声,营造出春天的生机和乐趣。
  4. 桃花何处村:诗人对桃花的思考,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5. 古风看父老:老年人穿着传统的衣服,体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6. 揖客有儿孙:老人迎接客人的场景,表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7. 兴尽归途晚:游玩之后,归家的时光已显得有些晚。
  8. 苍然烟水昏:远处的烟雾和水面模糊不清,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色与人生的流逝相联系。
  • 拟人:杨柳和桃花似乎在与游人交流,增添了自然的生动性。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乡村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光:象征生机与希望,代表美好的生活。
  • 柴门:乡村的象征,反映了质朴的生活。
  • 杨柳:春天的象征,表现柔美与生机。
  • 桃花:代表美丽与爱情,展现春天的绚丽。
  • 烟水:象征朦胧的未来与人生的迷茫,反映一种淡淡的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景物有哪些?

    • A. 桃花、杨柳
    • B. 竹子、梅花
    • C. 荷花、桂花
  2. 诗人用什么工具走过柴门?

    • A. 拐杖
    • B. 手杖
    • C. 棍子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兴奋
    • B. 忧伤
    • C. 快乐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但更侧重于环境的宁静。
  • 孟浩然《春晓》:以春天的清晨为背景,表现出对新生的向往,主题更为积极向上。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及其作品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稍负 白头翁鸟 秋风 至华藏寺先呈琏长老 春分后一日山堂述事 其二 池边二绝 其一 寻梅三首 偶书 其三 重午 即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覆落 鸟穷则啄 包含戴的词语有哪些 侧词艳曲 私字儿的字 口字旁的字 折狱 跳墙蓦圈 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便宜行事 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艸字旁的字 低容 风字旁的字 鼪鼯之径 贵德贱兵 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夕 香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