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1:00
暑残堪喜亦堪憎,恰似沙场喋血兵。
纵有背城余烬在,能禁几度泻檐声。
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令人喜悦也令人厌烦,就像战场上流血的士兵。即使城墙后还有残存的余烬,能抵挡得了多少次雨水的倾泻声呢?
“沙场喋血兵”描绘了战场的惨烈情景,可能与历史上著名的战役有关,反映出战乱带来的痛苦与烦恼。诗中提到的“余烬”象征着过去的战争记忆,提醒人们对历史的思考。
作者介绍:范成大,字景仁,号君复,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初秋时节,正值夏季的余热未退,雨水频繁,诗人借此景象表达了对夏秋交替的复杂情感,同时也隐含了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夏末秋初的描写,展现了自然变迁与人心情感的交融。开头两句对暑热的双重感受,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暗含了对社会动乱的隐忧。诗人用“沙场喋血兵”形象地比喻了夏末的烦躁与不安,表现出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心中的压抑与无奈。而后两句则转向了内心的思考,虽说残余的余烬象征着过去的记忆,但在连绵的雨声中,似乎连这点温暖也无法维持,最终令人感到无可奈何。
整首诗运用了比喻和对仗的修辞手法,使得情感更加生动。诗中对于自然的描写与对人心的感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深刻的意境,给人以思考与回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通过描绘夏末秋初的景象,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和对社会动荡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沙场”指的是哪个意象?
A. 自然景象
B. 战争与冲突
C. 和平与安宁
“暑残堪喜亦堪憎”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只有欢喜
B. 只有厌烦
C. 复杂的情感
“纵有背城余烬在”中的“余烬”象征什么?
A. 未来的希望
B. 过去的记忆
C. 生命的热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