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2:3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2:32:38
春入林梢一再风,破寒匀染费天工。
虽然媚荡新妆别,只与横斜旧格同。
午枕乍醒铅粉退,晓奁初罢蜡脂融。
後来颜色休论似,夹路漫山取次红。
春天的气息再一次吹拂到林梢,带来的暖风打破了寒冷,仿佛是费尽工夫的自然之作。
尽管新妆的梅花显得娇媚动人,然而与往年横斜的姿态并无二致。
午后刚刚从睡梦中醒来,脸上的铅粉也随之褪去,清晨的窗子刚刚打开,蜡脂的光泽也已融化。
至于后来梅花的颜色,无需去讨论了,路旁漫山的梅花,随意地绽放着红色的花朵。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有深厚的象征意义,常被视为坚韧和高洁的象征,尤其是在寒冬中傲然绽放。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石湖居士,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中多表现田园生活和自然风光。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宵节期间,主要描绘了梅花在春天的盛开,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个人情感的寄托。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在春天的绽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诗的前两句通过春风的描绘,传达出春天的来临,似乎是自然界的一次华丽变身;而后两句则用醒来的比喻,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整体上,诗中既有对梅花娇美的欣赏,也有对岁月变迁的无奈。诗人在描写梅花时,使用了“媚荡”和“横斜”这样的词语,表现了梅花的姿态和风采,给予了读者一种视觉上的美感。不仅如此,诗中流露出对美的珍视和对过往的沉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
整首诗通过梅花的绽放,表现了春天的来临与生命的美好,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身情感的思考。
诗词测试: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种花?
“春入林梢一再风”中的“再”字可以理解为: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