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萧架阁第一百二十四》

时间: 2025-07-28 14:17:37

诗句

诸生旧短褐,张目视寇雠。

高义终焉在,白骨更何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4:17:37

原文展示:

诸生旧短褐,张目视寇雠。
高义终焉在,白骨更何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与敌人侵扰的深切感受。诗中提到的“诸生旧短褐”,指的是那些曾经衣着简陋的学子们,在面对敌人时依然保持着清醒的目光。“高义终焉在”,意味着高尚的道义始终存在。而“白骨更何忧”,则是在说即使身处困境,面对死亡的威胁,亦无所畏惧。

注释:

  • 诸生:指学子或士人,古代读书人。
  • 短褐:短衣,象征贫苦或简朴的生活。
  • 张目:睁大眼睛,表示警觉和关注。
  • 寇雠:敌人、侵略者。
  • 高义:崇高的道义、理想。
  • 白骨:指死亡的象征,暗指不畏牺牲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号宋瑞,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军事将领。他以忠诚和坚定的信念著称,尤其在元朝入侵时表现出色,最终为国捐躯。

创作背景:

在南宋灭亡的历史背景下,文天祥的诗作充满了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对理想的追求。这首诗写于国家危难之际,表达了作者与学子们共同面对敌人时的决心与勇气。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凝聚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开头两句描绘了士人们面对外敌时的清醒与警觉,他们虽身着短褐,却依然不畏艰难,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更深层次的思考,强调高尚的道义才是生存的根本,即使面临死亡(白骨),也无所畏惧。这种对理想的执着和对死亡的淡然,是文天祥精神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他对国家与民族的无限忠诚。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浓厚的爱国情怀,彰显了士人的责任感和担当,给人以深思和激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诸生旧短褐:描述士人们的贫困与卑微,但这种状态并未削弱他们的意志。
  2. 张目视寇雠:强调他们在危机时刻的警觉,表现出面对敌人时的坚定态度。
  3. 高义终焉在:道义的力量是永恒的,值得追求。
  4. 白骨更何忧:即使面临死亡,也不必忧虑,表现出一种超越生死的勇气。

修辞手法:

  • 对比:将士人的贫困与高尚的道义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理想的伟大。
  • 象征:白骨象征着死亡,传达出无畏与忠诚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理想与道义的重要性,以及在国家危难时刻,士人应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愿意为理想与信仰而牺牲。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短褐:象征贫困,暗示士人清白的背景。
  • 张目:警觉与关注,象征对现实的认知。
  • 白骨:死亡的象征,传达出无畏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诸生”指的是哪个群体? A. 农民
    B. 士人
    C. 商人
    答案:B

  2. “白骨更何忧”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虑
    B. 无畏
    C. 悲伤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高义”是什么? A. 物质财富
    B. 崇高的道义
    C. 权力地位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 岳飞《满江红·写怀》

诗词对比:

文天祥与岳飞的作品均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对理想的追求。文天祥的诗更加直接地表达了士人面对敌人时的无畏,而岳飞则通过豪放的词句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捍卫。

参考资料:

  • 《文天祥诗文集》
  • 《宋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歌子 乙丑自题小影 南歌子八首 其八 南歌子 南歌子 谢黄叶村同志为作《秋菊图》 南歌子 落花为某君赋 南歌子两首 其一 南歌子 南歌子(寿广文) 南歌子·倦续黄粱梦 南歌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坟垆 抹灰 同字框的字 燕巢危幕 推心置腹 评论 巳字旁的字 帷天席地 回旋进退 半璧 生动活泼 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丿字旁的字 食字旁的字 包含入的成语 見字旁的字 蕤宾铁响 包含盈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